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上元後一日小宴廷臣即事得句》
全文:
布惠聯情迓俶春,例於翼節宴廷臣。
七言授幾七始候,五代同堂五福申。
天保鹿鳴一宵雅,李仙杜聖兩詩人。
問他此事幾經古,獨我崇庥恩沐旻。
恩沐旻施我獨深,益慚脩遇益增欽。
子於父母報罔極,君合黔黎念在心。
咨爾外中治贊者,莫忘饑溺責同任。
歙荊南望憐溝壑,節宴雖臨愧不禁。
參考注釋
七言
(1).指七字詩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隋書·音樂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凡七言多上四字相連,而下三字足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2).指七言詩。《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 向 所録 朔 書具是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陳書·江總傳》:“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七言起於 漢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
七始
(1).古代樂論,以十二律中的黃鐘、林鐘、太簇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賓、南呂、應鐘為春夏秋冬之始,合稱“七始”。見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律歷·七始》。《尚書大傳》卷一下:“故聖王巡十有二州,觀其風俗,習其性情,因論十有二俗,定以六律、五聲、八音、七始。” 鄭玄 註:“七始,黃鐘,林鐘、大蔟、南呂、姑洗、應鐘、蕤賓也。”《隋書·音樂志上》:“ 漢 雅樂郎 杜夔 ,能曉樂事,八音七始,靡不兼該。”
(2).作為樂曲名。《漢書·禮樂志》引《安世房中歌》之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七始,天、地、四時、人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也。以為樂名,如《六英》也。”
五代
繼唐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合稱五代
公元 907—960年
五代時始印五經。——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同堂
(1).同處一堂;同居一家。《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盎 素不好 鼂錯 , 鼂錯 所居坐, 盎 去; 盎 坐, 錯 亦去:兩人未嘗同堂語。” 三國 魏 曹植 《當來日大難》詩:“今日同堂,出門異鄉。別易會難,各盡杯觴。” 唐 韓愈 《袁氏先廟碑》:“由曾及考,同堂異置。” 老舍 《四世同堂》二:“自從他有了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無減,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
(2).謂同一祖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羊長和 父 繇 與太傅 祜 同堂相善。”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相國同堂昆季三人,曰 石 ,曰 程 ,皆登宰相,惟 福 一人歷鎮使相而已。”參見“ 同堂兄弟 ”。
(3).猶同門,同學。 元 喬吉 《金錢記》第四折:“小官有一同堂故友,乃是 韓飛卿 。” 清 陳確 《答惲仲升書》:“恃同堂之愛,不覺直言至此,死罪!死罪!”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南書房》:“ 仁廟 與諸文士賞花釣魚,剖晰經義,無異同堂師友。”
五福
(1).五種幸福。《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漢 桓譚 《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 唐 陳子昂 《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家膺五福,堂享三壽。” 元 沉禧 《一枝花·七月初六日為施以和壽》套曲:“似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伐千山之佳木,造萬世之室,後世子孫滿堂,富貴功名,應天上之三光,備人間之五福。”
(2).神名。賜福之神。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廡,甚為失序。”
乾隆名句,上元後一日小宴廷臣即事得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