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再和胡右丞視學》
全文:
士有幸不幸,所逢皆一時。
道隆學自正,文敝俗亦衰。
匪惟古今異,況復好惡隨。
觀詩不觀政,爭議毓與基。
窮經不窮法,區區論桓僖。
必得大匠誨,然後圓中規。
譬欲考躔度,亦先由渾儀。
所以君子教,眾材無棄遺。
公來鎮西州,為民張四維。
且曰化未孚,執咎歸之誰。
醇醲造禮義,偷薄生誇毗。
予其本庠序,動以經為師。
善道易牖進,應和如塤篪。
自此石室生,處躬無匪彝。
勤誠戒挑達,美頌讚緝熙。
屢聞講鼓集,不見儒冠攲。
遠或千里至,篋笥相攜持。
公堂坐無地,布滿東西垂。
學殖務栽培,心茅悉芟夷。
前瞻數仞牆,競欲趨公扉。
謂公富經術,執卷將問逵。
誦公勤學篇,華柔鄙玄暉。
杏壇乘春風,一日千萬枝。
昔公長烏台,奏囊成殿帷。
藥石盡晦密,世人罕聞知。
今公倡儒教,群情革其非。
道勝逢大壯,文明契重離。
繼有巨篇作,拜貺如受龜。
鹹韶奏清廟,音中爽與蕤。
琳琅聚寶肆,亘夜騰晶輝。
蛙鼓畏不鳴,鼠璞羞路岐。
信矣蜀政美,聲聞已四馳。
海宇翹首望,天高終聽卑。
行聞十行詔,匪朝促公歸。
雖欲在泮飲,盛事安可期。
參考注釋
石室
(1).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 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書·禮志二》:“ 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4).古代藏圖書檔案處。《史記·太史公自序》:“ 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朴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輓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5).岩洞。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見。” 唐 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游桓山記》:“登 桓山 ,入石室。”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漢 劉向 《真君傳》:“ 赤松子 者, 神農 時雨師也……數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 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仙記》:“ 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喬 松 儔。”
匪彝
違背常規的行為。《書·湯誥》:“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慆淫。” 孔 傳:“彝,常……無從非常。”《舊唐書·德宗紀下》:“期申報效,奉我典章,而秉心匪彝,自底不類,兇狡成性,扇構多端。”《元典章新集·詔令》:“惟邦國之用刑,以清羣慝,俾人臣之知戒,勿蹈匪彝。”
呂陶名句,再和胡右丞視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