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萬松寺》
全文:
昔來見松枯,惜謂松遭劫。
今來見松菀,幽懷為松悅。
惜悅皆儻然,裁成亦有說。
蒼松本壽客,何致生意滅。
徘徊思其故,參以所聞閱。
寺僧圖目前,繞樹剝膚甲。
取以供炊爨,祼立何能活。
因之斸材鬻,牟利誠不拙。
吁哉貞乾質,枉使遇摧折。
申命禁所為,毋俾生機泄。
枯枝及落葉,盡可煨榾柮。
留松為山姿,青雲常護法。
亦可招客來,施檀仍爾業。
此禁不數月,守令如守偈。
蒼松果回綠,重見蔥菁列。
百丈挐翠龍,森森郁屼𡿖。
菀枯松不知,悅惜吾何切。
晰理及輔相,願因通理物。
參考注釋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翠龍
(1).傳說中的馬名。《漢書·揚雄傳上》:“乘翠龍而超 河 兮,陟 西嶽 之嶢崝。” 顏師古 註:“翠龍, 穆天子 所乘馬也。” 唐 杜甫 《雨》詩:“冥冥翠龍駕,多自 巫山 臺。” 明 何景明 《七夕》詩之一:“飄颻翠龍駕,髣髴青瑤簪。”
(2).用翠羽製作的龍。《明會典·冠服一》:“九龍四鳳冠……上飾翠龍九,金鳳四。”
森森
(1) 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唐· 杜甫《蜀相》
(2) 形容陰沉可怕
看了這水泡子四邊黑壓壓的老樹,不禁有一種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
(3) 形容寒冷
冷森森
乾隆名句,萬松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