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以王紱溪山漁隱圖賜惠山寺弆珍以償竹壚四圖回祿之失詩以志事》
全文:
四圖回祿雖分補,氣韻終嫌似舊難。
爰命石渠出真跡,俾藏僧舍作奇觀。
幸兼跋語存原博,一例長圖寫孟端。
試問惠山白足者,可猶飲恨有司官。
參考注釋
跋語
在書畫、文集等後的題詞。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里中有 元 人《育嬰圖》摹本,載 元 獻 跋語,幾七百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刑部·重刊閨範序》:“ 戴給事 既疏參 呂司寇 矣, 承恩 辨疏,即以跋語為出於給事之筆,此仇口往復之常,亦無足訝。” 冰心 《晚晴集·悼郭老》:“過了幾天, 老舍 先生就送來一張 郭老 贈我的條幅,上面寫著一首五律,還有跋語。”
一例
一律;同樣
長圖
(1).大幅的地圖。借指廣闊的地域。《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遙目九野,遠覽長圖。” 李善 注引《周禮》:“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田野。”
(2).久遠之計。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 清 黃景仁 《醉歌行別伍三》:“揮手且去,各為長圖。”
乾隆名句,以王紱溪山漁隱圖賜惠山寺弆珍以償竹壚四圖回祿之失詩以志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