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七夕篇》
全文:
白月皎皎欲上弦,西風送爽侵帷筵。
秋聲秋色相婉孌,撫景策杖庭梧前。
迢遙碧落橫銀漢,此夕雙星得相見。
脈脈盈盈一水間,經年話別情何限。
桂宮雲帳罷龍梭,羽蓋初嚴欲渡河。
天下人間兩無異,惟有今宵秋思多。
秋思綿綿亘今古,離愁渺渺迷處所。
可憐羅幔暗驚秋,不比尋常乞巧樓。
誰家砧杵傷獨宿,何處邊笳淚欲流。
邊笳砧杵斷復續,恨比蛛絲縈萬曲。
仙人掌上露華寒,曝衣樓畔金颸肅。
天雞唱曙各東西,榆影茫茫路更迷。
可知此夕雙星會,便是當年古別離。
參考注釋
邊笳
亦作“ 邊加 ”。即胡笳。我國古代北方邊地少數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南朝 宋 鮑照 《王昭君》詩:“霜鞞旦夕驚,邊笳中夜咽。” 唐 馬戴 《邊館逢賀秀才》詩:“不堪吟斷邊笳曉,葉落東西客又分。” 明 梁辰魚 《紅線女》第二折:“牧馬邊笳,刁斗軍中夜。”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四:“綺閣低迷空昔夢,邊加淒切咽新愁。”
砧杵
亦作“碪杵”。搗衣石和棒槌。亦指搗衣。 南朝 宋 鮑令暉 《題書後寄行人》詩:“砧杵夜不發,高門晝常關。” 唐 韋應物 《登樓寄王卿》詩:“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 宋 蘇軾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詩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無事屋廬深。” 元 商衟 《新水令》套曲:“愁聞砧杵敲,倦聽賓鴻叫。” 清 納蘭性德 《浪淘沙》詞:“野宿近荒城,碪杵無聲。”
蛛絲
蜘蛛分泌物結成的絲。亦指蛛網。 唐 杜甫 《牽牛織女》詩:“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 宋 王安石 《寄慎伯筠》詩:“世網掛士如蛛絲,大不及取小綴之。”
乾隆名句,七夕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