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江源的《夜坐感懷四十韻書於彭城御史台時甲辰七月七日也》
全文:
兩齣皇華使,重宣聖主仁。
彭城方駐節,柏府暫棲身。
撩我月當午,蒸人暑尚殷。
跏趺一夜坐,感慨百憂新。
起看星河動,尋驚木德迍。
正須雲漢續,誰復便宜陳。
錦繡公侯第,艱難嶺海濱。
天驕仍北寇,交阯更南鄰。
郡邑飛芻急,朝廷授鉞頻。
公門盡桃李,大道半荊榛。
內子長厭肉,邊兵或脫巾。
留連中使貢,辛苦役夫嗔。
遠地聞遷賈,何時喜聘莘。
廟堂端有策,夔契不無人。
奮激書生志,難危壯士顰。
青雲曾黽勉,白屋本酸辛。
忝逐登龍士,羞隨入幕賓。
幸叨三鼎祿,敢謂一官貧。
年到知非處,心應燭理真。
軍儲公出納,王法每持循。
慷慨思投筆,勤勞學伐*輪。
深恩宜結草,盛世莫思蓴。
中澤悲鴻雁,仙槎望紫宸。
徙薪徒有意,托諫竟無因。
馬足千山路,衣襟三斗塵。
昨逢南海客,傳說故園春。
但得平安報,無煩松菊詢。
詩書付兒子,賢否任蒼旻。
許友留孤劍,防身秘六鈞。
應酬慚敏捷,孤耽共嶙峋。
行檢卑投閣,文章準過秦。
百年忽過目,雙鬢日添銀。
上酒歌陶子,卜居憐楚臣。
疏狂期入社,遺忘輒書紳。
清譽資朋友,丹心質鬼神。
耽吟長入夜,作事每淩晨。
□道惟堪慮,循環復可欣。
載歌天保頌,跂足太平辰。
□德□還長,吾人屈又伸。
幸逢堯在上,坐見俗還淳。
參考注釋
公門
(1).古稱國君之外門為“公門”。《禮記·曲禮上》:“國君下齊牛,式宗廟,大夫士下公門,式路馬,乘路馬,必朝服。”《穀梁傳·莊公元年》:“秋,築王姬之館於外。築,禮也;於外,非禮也。築之為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頃之,太子與 梁王 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 釋之 追止太子、 梁王 無得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奏之。”
(2).官署,衙門。《荀子·強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後娶》:“身沒之後,辭訟盈公門,謗辱彰道路。”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張長史 釋褐為 蘇州 常熟 尉,上後旬日,有老父過狀,判去。不數日復至。乃怒而責曰:‘敢以閒事屢擾公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折獄》:“殺*人之罪已定,但得全屍,此案即結;案後,速醮可也。汝少婦,勿復出入公門。” 郭沫若 《反正前後》七:“有過一位總督很喜歡他,他時常出入公門。”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大道
(1) 寬闊的道路
(2) 正確的道理
合於大道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一本作“ 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金 元好問 《續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雲泥。”
(3).比喻艱危,困難。《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陝》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 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 周實 《民立報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
江源名句,夜坐感懷四十韻書於彭城御史台時甲辰七月七日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