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法雲同王敦素看東坡枯木》
全文:
此翁胸次足江山,萬象難逃筆端妙。
君看壁間耐凍枝,煙雨楂芽出談笑。
想當卻立盤礴時,醉魂但覺千岩曉。
恨翁樹間不畫我,擁衲扶筇送飛鳥。
並作玄沙息影圖,禪齋長伴爐煙裊。
王郎自是玉堂人,風流合受鶯花繞。
何為愛此枯瘦櫱,嗜好果超凡子料。
為君援筆賦新詩,詩成一笑塵寰小。
參考注釋
息影
停止活動,也指退隱閒居。也作“息景”(“景”與“影”同)
齋長
(1). 元 代國子學中學舍的舍長。《元史·許衡傳》:“﹝帝﹞親為擇 蒙古 弟子俾教之。 衡 聞命,喜曰:‘此吾事也。國人子大朴未散,視聽專一,若置之善類中涵養數年,將必為國用。’乃請徵其弟子 王梓 、 劉季偉 、 韓思永 、 耶律有尚 ……十二人為伴讀,詔驛召之來京師,分處各齋,以為齋長。”
(2). 明 代亦稱國子監的班長為齋長。沿用為塾師的敬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腐嘆》:“ 陳齋長 報喜! 杜太爺 要請箇先生教小姐……我去掌教老爺處稟上了你,太爺有請帖在此。”
爐煙
見“ 爐煙 ”。
亦作“ 爐煙 ”。1.熏爐或香爐中的煙。 南朝 梁簡文帝 《曉思詩》:“爐煙入斗帳,屏風隱鏡臺。” 宋 蘇軾 《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詩:“暮歸走馬沙河塘,爐煙裊裊十里香。”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爐煙暗遞浩歌聲。”
(2). 廬山 香爐峰 的雲氣。借指 香爐峰 。 宋 梅堯臣 《寄王江州》詩:“何嘗聞堠火,唯是對爐煙。潮到 盆城 否?猶期信可傳。”
(3).舊時宮殿前丹墀設焚香爐,後因以指代宮廷、朝官。 唐 無名氏 《元日觀上公獻壽賦》:“趨雲陛以陳詞,向爐煙而稽首。”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與君十五侍皇闈,曉拂爐煙上赤墀。” 唐 方乾 《送杭州李員外》詩:“必恐駐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爐煙。”
(4).指爐火。 宋 周邦彥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詞:“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爐,一本作“ 罏 ”。
釋德洪名句,法雲同王敦素看東坡枯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