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漸逵的《送李三洲之湖廣·其五》
全文:
去年別右溪,今年別吾子。
人生百年內,會合難久恃。
白雲無停蹤,江水流不已。
願言莫遐遺,德音孔伊邇。
參考注釋
願言
思念殷切貌。《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鄭玄 箋:“願,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晉 謝混 《游西池詩》:“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 宋 華岳 《早春即事》詩:“願言相約花前醉,莫放春容過海棠。” 清 顧炎武 《江上》詩:“願言隨飛龍,一上 單于臺 。”
遐遺
疏遠遺棄。《易·泰》:“包荒,用馮河,不遐遺。” 王弼 註:“用心弘大,無所遐棄。” 孔穎達 疏:“遐,遠也;遺,棄也。用心弘大,無所疏遠棄遺於物也。” 宋 葉適 《除秘閣修撰謝表》:“憐其拙疎,若在所取;不緣孤外,而有遐遺。” 明 劉基 《紹興崇福寺記》:“故願志其所自勒諸石,使來者知有本原而不忍相遐遺也。”
德音
(1).善言。《詩·邶風·谷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鄭玄 箋:“夫婦之言無相違者,則可與女長相與處至死。”後亦用以對別人言辭的敬稱。《魏書·宗欽傳》:“足下兼愛為心,每能存顧,養之以風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韓愈 《高君畫贊》:“遺書一張,德音不忘。”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能先賜德音,猶所說豫大慶。”
(2).猶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語、教令。《國語·楚語上》:“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3).用以指帝王的詔書。至 唐 宋 ,詔敕之外,別有德音一體,用於施惠寬恤之事,猶言恩詔。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 高皇帝 時,天下初定,發德音,行一切之令,權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應蟲蝗、水旱、災傷及德音赦書蠲放稅賦,及蠲免欠負,並具實數,供報當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卻又不知向何方流蕩,竟無跡跡,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統音樂。《禮記·樂記》:“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5).好名聲。《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朱熹 集傳:“德音,猶令聞也。”《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晉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敘》:“高勛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沉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 明 何景明 《古怨詩》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伊邇
近,將近,不遠。《詩·邶風·谷風》:“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明 劉基 《送宋仲珩還金華序並詩》:“贈予以詩,酌予以酒。晤言何其,伊邇匪久。”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如有必須面奏之件, 京 津 伊邇,往返亦便。”
王漸逵名句,送李三洲之湖廣·其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