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汝玉的《古磚篆文歌》
全文:
范陽盧君好奇古,羅網前聞用心苦。
荒岩窮澤遍探求,斷畫殘鉤總裒聚。
昔過僧宇見陶甓,上隱遺書可瞻睹。
斑痕不假琢石磨,缺角寧煩鍊金補。
剝苔剜蘚試研尋,浣土滌塵細摩拊。
未知纖悉無舛訛,已覺縱橫合規矩。
疑從盆缶窺禹鼎,似向萑蒲獲荊楛。
世遠那能究源委,紋完尚可推編部。
詭形轉摺龍盤拿,逸態飛騰鳳騫舞。
整如康衢駕列駟,踞若高岡蹲怒虎。
氣吞鄢郢練三千,價陋鹹陽城十五。
蛇奔虺走莫徒誇,劍拔弩張安足數。
范模既不類臣斯,體骨未應同詛楚。
恍駕孔壁得科斗,真訝岐陽逢石鼓。
吁嗟篆法多變化,惆悵簡書趨莽鹵。
不知此字誰揮灑,欲與籀史爭參伍。
緬想東吳稱霸強,曾聞季札聽韶濩。
一時文物豈無傳,千古字書當有祖。
後人自合重千金,故物不宜充百堵。
擬令僕夫遂攜挾,無奈主僧猶吝予。
中心往來累暮朝,纏次周流更子午。
我昨重來經舊地,盧君已歿歸荒土。
壁傾僧去物倖存,水濯雨淋文不窳。
巴夷那識貴陽春,甌駱由來賤章甫。
世無博雅同賞鑒,獨髮長吁為收取。
終然雄劍起豐城,畢竟明珠還合浦。
可憐盧君難復生,賴有阮鹹能嗣武。
嘗臨滄海眺三韓,曾入青徐吊梁父。
篋里富儲金石錄,胸中宏辟圖書府。
願言持送歸寶藏,請共知音辨魚魯。
參考注釋
禹鼎
(1).傳說 夏禹 以九牧之金鑄鼎,上鑄萬物,使民知何物為善,何物為惡。《左傳·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釋道·毀皇姑寺》:“觀 世宗 屢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鏡。” 清 趙翼 《題稚存萬里荷戈集》詩:“即今一卷《荷戈》詩,己如 禹 鼎鑄魅魑。” 清 何世麟 《感賦》詩:“ 越 裳依舊防 倭 寇, 禹 鼎何時鑄 漢 奸。”
(2).即九鼎。傳說 禹 鑄九鼎,象徵九州。後因以喻國家領土、政權。 陳毅 《贛南遊擊詞》:“賊子引狼輸 禹 鼎,大軍抗 日 渡 金沙 。”
(3). 西周 晚期青銅器。 宋 代《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書著錄,稱為“穆公鼎”。銘文二○五字,記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車百輛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隨 周 王作戰,俘獲 鄂侯 事。1942年 陝西 岐山 又出一鼎,與 宋 代著錄相同,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萑蒲
(1).兩種蘆類植物。《左傳·昭公二十年》:“澤之萑蒲,舟鮫守之。” 楊伯峻 註:“萑蒲即蘆葦之類。” 明 朱朝瑛 《感懷》詩:“小鳥巢萑蒲,依然得其所。” 劉師培 《論中國古代財政國有之弊》:“而 春秋 之時 齊 以衡麓守山林之木,即萑蒲、薪蒸,鹽蜃亦守以舟鮫、虞候、祈望之官。”
(2).因盜賊常聚集於萑蒲所生之地,故亦用以指盜賊出沒之處。《陳書·留異傳》:“萑蒲小盜,共肆貪殘。”《舊唐書·高駢傳》:“況自萑蒲盜起,朝廷徵用至多,上至帥臣,下及裨將,以臣所料,悉可坐擒,用此為謀,安能辦事?” 明 呂坤 《盜對》:“一日,﹝ 強恕子 ﹞執劫殺者於萑蒲中。”
(3).指盜賊;草寇。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淵藪胥萃,萑蒲攸在。”《舊唐書·僖宗紀》:“今 平盧軍 節度使 宋威 深憤萑蒲,請行誅討。” 清 姚際唐 《念奴嬌·由陳涇東望有懷城中家室》詞:“ 陳涇 東望,可長嘆一旦萑蒲氛起。”
荊楛
荊、楛皆木,材質粗窳,用以比喻粗劣之物。 清 龔自珍 《慈雲樓藏書志序》:“惜 明 人學術蕪陋,荊楛珠玉,雜然並陳,至於論議之際,罕所發明。”
王汝玉名句,古磚篆文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