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泛月十二詠·其二·月露》
全文:
雨後晴蒸露氣瀼,夜舟不覺濕衣裳。
玉虛何異登仙境,百尺銅盤笑漢皇。
參考注釋
玉虛
(1).仙宮。道教稱 玉帝 的居處。 北周 庾信 《步虛詞》之二:“寂絶乘丹氣,玄冥上玉虛。” 唐 吳筠 《步虛詞》之六:“玉虛無晝夜,靈景何皎皎。” 宋 范成大 《白玉樓步虛詞》之三:“罡風起,背負玉虛廷。” 清 黃鷟來 《曉起登舟歸羊城拜別來夫龕前潸然有感》詩:“巖林事業需經濟,定見飛章出玉虛。”
(2).喻潔淨超凡的境界。 宋 楊萬里 《雪晴》詩:“何須師 鮑 謝 ,詩在玉虛中。”
(3).岩洞名。在 湖北省 秭歸縣 東十里。 宋 蘇軾 《出峽》詩:“ 玉虛 悔不至,實為舟人誑。”
(4).龜的別名。 宋 無名氏《五色線》卷上“龜有八名”引《雜俎》曰:“八曰玉虛。”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澤*東 《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登仙
見“ 登仙 ”。
亦作“ 登僊 ”。1.成仙。《楚辭·遠遊》:“貴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王逸 註:“仙,一作僊。”《漢書·王莽傳下》:“或言 黃帝 時建華蓋以登僊, 莽 乃造華蓋九重……車上人擊鼓,輓者皆呼‘登僊’。”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 可文 一見了信,直把他喜得賽如登仙一般。”
(2).喻聲名直上或升遷高官。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 陸大夫 宴喜西都, 郭有道 人倫東國,公卿貴其籍甚,縉紳羨其登仙。”《新唐書·倪若水傳》:“ 班景倩 自 揚州 採訪使入為大理少卿,過州, 若水 餞於郊,顧左右曰:‘ 班公 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為騶僕。’”
(3).稱人死亡的婉辭。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復有 懷嬴 失節,目為貞女; 劉安 覆族,定以登仙。”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不數日 宣仁 登仙,上始親政焉。”《宋史·樂志十六》:“綴衣將出,神凝玉幾,一夜登僊,弓墮隔蒼煙。”
百尺
(1).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文選·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 李善 註:“百尺、十圍,言其長大也。”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
(2).桅桿。《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 李善 註:“百尺,帆檣也。”
銅盤
(1).亦作“ 銅槃 ”。 商 至 戰國 時期流行的一種銅製受水器。當時盥洗用匜澆水,用盤承接。多數為圓形,淺腹,圈足或三足,內飾龜魚等動物紋樣。少數為長方形,虢季子白盤是迄今所見最大的銅盤。亦泛指一般的銅質盤。《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遂 奉銅槃而跪進之。”《後漢書·左慈傳》:“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 宋 蘇軾 《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宣德銅盤》:“ 曾賓谷 方伯藏 宣德 銅盤,方徑三寸五分,內刻御製《錦堂春》詞。”
(2).即銅鈸。《通典·樂四》:“銅鈸亦謂之銅盤,出西戎及南蠻。”參見“ 銅鈸 ”。
(3).指燭台。 唐 杜甫 《從事行贈嚴二別駕》:“銅盤燒蠟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鰲 註:“銅盤,燭臺也。” 清 吳偉業 《行路難》詩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鐵柱倒塌銅盤傾。”
(4).見“ 銅盤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戰國 時期流行的一種銅製受水器。當時盥洗用匜澆水,用盤承接。多數為圓形,淺腹,圈足或三足,內飾龜魚等動物紋樣。少數為長方形,虢季子白盤是迄今所見最大的銅盤。亦泛指一般的銅質盤。2.即銅鈸。
漢皇
(1). 漢 朝皇帝。《晉書·皇甫謐傳》:“ 醫和 顯術於 秦 晉 , 倉公 發祕於 漢 皇。”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三:“ 周穆 八荒意, 漢 皇萬乘尊。”
(2).借指 唐 朝皇帝。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漢 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乾隆名句,泛月十二詠·其二·月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