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寶珠香界諸勝即景得二十韻》
全文:
當秋山色淨,趁曉夜涼舒。
玉魄依河澹,金曦出海徐。
雲莊發䍐罼,嶺路邁崎嶇。
蘿露霏煙細,松風韻籟疏。
寺低臨法海,峰背指蟾蜍。
蟲響聞荒坂,雞鳴見遠墟。
據高懸照普,得要觸懷虛。
歷歷非紆彼,摐摐盡起予。
招提看宛宛,調御坐如如。
又是經年別,真成方外居。
遵蹊再攀陟,摶壁且趑趄。
隨步來新會,尋思忘舊於。
琴書原好在,軒榭試憑諸。
詎慕遠公社,誰停元度車。
梵香空色相,真界靜鍾魚。
便以傳餐罷,因之回蹕初。
林颸鳴轡勒,澗瀑濺衣袽。
大野欣多稼,西成近可書。
三時望匪易,一意略為紓。
景惜粗疏過,詩題攬結餘。
參考注釋
歷歷
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摐摐
(1).紛錯貌。 唐 陸龜蒙 《憶襲美洞庭觀步奉和次韻》:“聞君游靜境,雅具更摐摐。竹傘遮雲徑,藤鞋踏蘚矼。”
(2).高聳貌。 宋 蘇軾 《登州孫氏萬松堂》詩:“萬松誰種已摐摐,半嶺蒼雲映此邦。”
(3).象聲詞。 唐 王建 《霓裳詞》之六:“弦索摐摐隔綵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宋 蘇軾 《滿庭芳》詞:“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
起予
(1).《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發明我意,可與共言《詩》。”後因用為啟發自己之意。 唐 韓愈 《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詩:“將經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我時年尚幼,作賦慕 相如 。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學書》:“且以區區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啟發他人。《文選·應璩<與廣川長岑文瑜書>》:“ 周 征 殷 而年豐, 衛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應,甚於影響,未可以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謹書起予。” 呂向 註:“恐其不致至誠,不知善否之應,故以書起發其章。”
乾隆名句,游寶珠香界諸勝即景得二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