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畢仲游的《觀文與可學士畫枯木》
全文:
韋偃樹石名天下,後日良工無及者。
任侯借我枯木圖,石氣蒼茫若唐畫。
畫時只用床頭筆,與可親題是真跡。
霜皮合抱隱不彰,老蓋支離存半壁。
梢摧骨朽心已穿,乾爛龍鱗體猶瘠。
生意雖休根柢在,崛強杈牙倚天黑。
膠流斷節文理深,筍枝剝落如針直。
坐久疑行古塞外,凌空慘澹千年色。
起身就視覺有神,不見筆痕惟淡墨。
豈徒揮灑無人似,苦節清風貧到死。
任侯珍重竟何如,不獨畫好心君子。
若使與可為俗流,枯木雖佳侯不收。
參考注釋
若使
假使,假如,如果。《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國而哀之?” 唐 李鹹用 《贈來進士鵬》詩:“若使無良遇,虛言有至公。”《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小壻得有今日,皆賴丈人提攜;若使當日困窮旅店,沒人救濟,早已填了丘壑,怎能勾此身榮貴?”
俗流
(1).流行的習俗。 南朝 宋 謝鎮之 《與顧道士書》:“但久迷生死,隨染俗流,蹔失正路,未悟前覺耳。”
(2).庸俗,不高雅。《舊唐書·柳玭傳》:“崇好慢游,躭嗜麯糵,以銜杯為高致,以勤事為俗流,習之易荒,覺已難悔。”
(3).指庸俗之輩。 唐 韓愈 《薦士》詩:“俗流知者誰,指注競嘲慠。” 清 顧炎武 《孫徵君以孟冬葬於夏峰時僑寓太原不獲執紼》詩:“俗流騖聲華,考實皆凡庸。”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所以所謂‘一般人’,意即‘庸俗之輩’,是說我的作品不過為俗流所賞的庸俗之作。”
枯木
(1).老樹;枯樹。《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如因榮木變為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木之體!” 唐 盧照鄰 《行路難》詩:“君不見 長安 城北 渭 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新唐書·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樹復生枝葉……占曰:‘枯木復生,權臣執政。’”
(2).比喻頹喪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園賦》:“心則 歷陵 枯木,髮則 睢陽 亂絲。” 宋 范成大 《與時敘現老納涼池上》詩:“笑我兩枯木,獨與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彥休 《唐闕史·秦中子得先人書》:“富室少年列狀始末,訴於縣官,詰問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異錄·肉雷》:“ 來紹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稟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則百囚俱斷,轟響震動一邑,時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今兵士之徒無罪,乃驅之行陣之間,委之鋒鏑之下,使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車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黃庭堅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陳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嗚呼昊天,忍此荼毒。”
侯不
何不。《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君乎君乎,侯不邁哉!” 李善 註:“ 李奇 曰: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禪。”
畢仲游名句,觀文與可學士畫枯木名句
名句推薦
諸塵三昧起,未許老胡知
馬一浮《詩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