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
全文:
六分災者賑,五分格於例。
新正命加賑,五分極貧逮。
然其次貧者,尚未被予惠。
三月況期滿,四月何為繼。
用是再沛恩,普加一月暨。
五分極次貧,均沾俾無異。
廉知課科法,五分緩徵稅。
四分不成災,仍有輸將事。
畿輔連歲歉,民有日窮勢。
豈宜亟催呼,重為吾民累。
勘不成災者,概與緩徵既。
更慮東作候,籽種猶艱致。
貸予毋誤耕,庶可有收企。
凡此示大端,推行在群吏。
相與善補苴,敬待西成賜。
參考注釋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補苴
補綴,縫補。語本 漢 劉向 《新序·刺奢》:“今民衣敝不補,履決不苴。”引申為彌補缺陷。《明史·武宗紀贊》:“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 清 陳學泗 《紀事》詩:“漫議補苴停轉運,最憐剜肉賜全租。”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 民國 肇造,邦基未安,方期舉我全國剛毅強國之人心,嘗膽臥薪之志氣,艱難締造,補苴彌縫。”
西成
謂秋天莊稼已熟,農事告成。《書·堯典》:“平秩西成。” 孔穎達 疏:“秋位在西,於時萬物成熟。” 唐 高適 《東平路中遇大水》詩:“稼穡隨波瀾,西成不可求。”
乾隆名句,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