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吳實的《賦得瓜步寒潮送董教授之揚州》
全文:
君不見秦淮瓜步通揚子,潮去潮來幾今古。
薄暮西風海氣寒,潮音半入淮邊樹。
芳草磯頭望轉平,夕陽渡口帶江城。
幾回賈客驚殘夢,多少離人恨別情。
廣文官舍瓜洲渡,山水依依最深處。
一鐸遙從海上聞,片帆直指潮頭去。
潮頭東望正迢迢,此別心知兩地遙。
他時無恨相思意,落盡寒江半夜潮。
參考注釋
潮頭
潮水的浪峰。 唐 竇常 《北固晚眺》詩:“山趾北來固,潮頭西去長。”《水滸傳》第一一九回:“寺內眾僧,推開窗,指著那潮頭,叫 魯智深 看。” 郭沫若 《楚霸王自*殺》:“人馬的聲音終和潮頭一樣,湧進視野里來了。”
迢迢
(1) 形容遙遠。也作“迢遞”
千里迢迢
(2) 漫長;長久
夜迢迢
恨迢迢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禮記·樂記》:“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 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舊唐書·柳公綽傳》:“寒暑滿天地之間,浹肌膚於外;好愛溢耳目之前,誘心知於內。”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性》:“人之血氣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猶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詩:“ 丹陽 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唐 李鹹用 《送進士劉松》詩:“滔滔皆 魯 客,難得是心知。” 明 馮夢龍 《山歌·素帕》:“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
兩地
(1).兩處;兩個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二天之諺。”《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 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省、樞密院。 宋 無名氏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雲自有三年信,明月長為兩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
吳實名句,賦得瓜步寒潮送董教授之揚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