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綦崇禮的《和李元叔秋懷·其一》
全文:
移居寄城郭,闃如在郊坰。
百卉暮凋翠,兩山常對青。
兒童漸吳語,氣俗易薰蒸。
喜聞淮師捷,神武暢威稜。
叛寇不足滅,四夷其來庭。
十年亂離厄,永夜鄉關情。
庶見丘墓邦,敢貪簪紱榮。
故人致尺素,笑烹雙鯉赬。
清切喔十詠,飄零乖一觥。
歲晚良可會,濟世須時英。
參考注釋
兒童
年紀小於少年的幼孩
兒童相見不相識。——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吳語
泛指 吳 地方言。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劉真長 始見 王丞相 ,時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彈棋局,曰:‘何乃渹?’ 劉 既出,人問見 王公 云何。 劉 曰:‘未見他異,唯聞作 吳 語耳。’” 宋 梅堯臣 《乘小舟訪松山法聰上人》詩:“濕衣逢梵宮,有僧善 吳 語。” 明 唐順之 《答茅鹿門知縣書》:“雖然懼兄且以我 吳 人而 吳 語也。” 中國民間文藝社 《<吳歌>前言》:“ 吳 歌歷史悠久,淵遠流長。它是我國 吳 語地區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勞動生活實踐中,用集體智慧和藝術才能所創造的一份極其珍貴的口頭文學遺產。”
氣俗
風氣習俗。《漢書·辛慶忌傳》:“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風流猶存耳。” 宋 蘇舜欽 《<石曼卿詩集>敘》:“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風教之感,氣俗之變,乃設官采掇而監聽之。” 宋 蘇軾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之一:“今來弓箭社人戶,既處邊塞,與北人氣俗相似。”
薰蒸
(1).煙燻氣蒸。《參同契》卷上:“若能練己,則真氣薰蒸遍於一身。”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余偶見一醫僧解犀……以極薄紙裹置於懷中,近肉,以人氣蒸之,候氣薰蒸浹洽,乘熱投臼中急擣,應手如粉。因知人氣之能粉犀也。” 明 何孟春 《餘冬序錄摘鈔》卷二:“鉛氣有毒……業久之家,長幼為毒薰蒸,多萎黃,旋致風攣癱軟之疾,不得其壽而斃。”
(2).薰陶。 宋 司馬光 《上謹習疏》:“上行下效謂之風,薰蒸漸漬謂之化。” 明 張居正 《與中丞孫淮海書》:“今惟積此真意,漸次薰蒸,假以一二年,庶可少變。” 清 戴名世 《<禹貢錐指>序》:“會今天子聰明神聖,四海之內薰蒸浸漬,莫不彈冠振衿輻輳而出。”
(3).猶蒸騰。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啊!掌舵的人早已被私慾薰蒸在三十三天之上,同人們距離太遠,早已不能理解人們的情緒了。”
綦崇禮名句,和李元叔秋懷·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