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靈岩寺西入石路詠事》
全文:
長卿謫宦本湘楚,石路入西韻數酬。
昔每斷章因取義,今知非實笑重由。
雖然總此一天下,何必區分四部洲。
李賀夢遊真卓識,春煙九點自齊州。
參考注釋
斷章
(1).截取詩文中的一章一段。《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杜預 註:「譬如賦詩取其一章而已。」
(2).詩文的一章一段。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吟斷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樂府一》:「 韓子蒼 在 海陵 ,送 葛亞卿 詩斷章云:『今日一盃愁送春,明日一盃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 桃源 問歸路。』」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一》:「作詩者未必有意於是, 孔子 取其有會於吾心耳。 孔子 之於詩有斷章之取也。」
(3).劃分章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斷章有檢,積句不恆。」
(4).詩文的結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若夫絶筆斷章,譬乘舟之振楫;會詞切理,如引轡以揮鞭。克終底績,寄深寫遠。」
(5).指斷代史。對通史而言。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漢書》斷章,事終 新 室。」
取義
猶言求義。謂就義而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宋 文天祥 《自贊》:「 孔 曰成仁, 孟 雲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知非
(1).五十歲的代稱。《淮南子·原道訓》:「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謂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後因以「知非」稱五十歲。 唐 白居易 《自詠》:「誠知此事非,又過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鈕琇 《觚賸·除夜覘士》:「﹝ 陳楚產 ﹞齒踰知非,始補弟子員。」
(2).省悟以往的錯誤。 唐 趙嘏 《東歸道中》詩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寧調元 《東蛻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遙想待他年。」
乾隆名句,靈岩寺西入石路詠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