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雨泛八首(五月廿六日)·其五·雨鹿》
全文:
左右今看濯濯真,踉蹌學步領麑新。
因之無害狎鷗悟,林下同然不避人。
參考注釋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狎鷗
《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漚,同“ 鷗 ”。後以“狎鷗”指隱逸。 南朝 梁 任昉 《別蕭咨議》詩:“儻有 關 外驛,聊訪狎鷗渚。” 明 李贄 《客吟》之二:“正是狎鷗老,又作塞上翁。”參見“ 鷗鷺忘機 ”。
下同
指下面說的跟這裡說的相同(多用於附註)
不避
(1)
不迴避,藐視困難和艱險
不避艱險
(2)
不讓,不亞於,不差於
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 禹。——漢·晁錯《論貴粟疏》
乾隆名句,雨泛八首(五月廿六日)·其五·雨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