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懷深的《謝王七舍人施手寫華嚴經並大藏等經及彌陀像·其一》
全文:
大千經卷毫端出,鐵劃銀鉤字字清。
更會當頭這一點,六塵堆上放光明。
參考注釋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故神暉一震,則感動大千。” 宋 蘇軾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趙朴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氣吞大千, 天安門 外, 泰岱 壯嚴。”
經卷
指宗教經典
經卷雕板
毫端
(1).細毛的末端。比喻極細微。《後漢書·南匈奴傳》:“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
(2).猶言筆底;筆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序》:“其轉註假借之流,指事會意之類,莫不狀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邁陂塘·題陸旉亭小照》詞:“是誰將玉山瓊樹,毫端圖畫偏似。”
銀鉤
亦作“ 銀鉤 ”。 1.銀質或銀色的鉤子。《晉書·索靖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飄若驚鸞。” 南朝 梁 劉孝威 《釣竿篇》:“金轄茱萸網,銀鉤翡翠竿。”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採桑路。”《宋史·樂志十五》:“翠簾人靜月光浮,但半捲銀鉤。”
(2).一種銀質的婦女飾物。 唐 徐堅 《棹歌行》:“櫂女飾銀鉤,新妝下翠樓。”
(3).比喻遒媚剛勁的書法。 唐 杜甫 《陳拾遺故宅》詩:“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 元 張遜 《水調歌頭·宴顧仲瑛金粟影亭賦桂》詞:“把鸞箋,裁繡句,寫銀鉤。” 清 蔣士銓 《臨川夢·想夢》:“他一不合銀鉤寫,錦字松煙。”
(4).比喻彎月。 宋 李彌遜 《游梅坡席上雜酬》之二:“竹籬茅屋傾樽酒,坐看銀鉤上晚川。”
釋懷深名句,謝王七舍人施手寫華嚴經並大藏等經及彌陀像·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覽景抒清嘯,高吟對素秋
李時春《待月嶺南第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