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姑蘇覽古雜興·其二》
全文:
孫堅真有子,江左獨稱雄。
鼎立曹劉際,瓜分山海中。
魯周司內外,襟帶控西東。
風與吳人便,無妨台起銅。
參考注釋
鼎立
(1).三方對立。語出《漢書·蒯通傳》:“方今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三國志·吳志·陸凱傳》:“近者 漢 之衰末,三家鼎立, 曹 失綱紀, 晉 有其政。” 宋 葉適 《紀綱一》:“然邊方鼎立,彼此窺伺,一有蹉跌,而禍敗隨之。”
(2).三者並立。 宋 蘇軾 《見子由與孔常父唱和詩輒次其韻》:“自君兄弟還,鼎立知有補。” 施元之 題註:“ 常父 與兄 經父 ,弟 毅父 皆以文聲起, 江 右鼎立, 元祐 時號三 孔 。”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劫灰錄李定國事》:“鼎立 何 瞿 堪合傳,平心未取薄黃巾。”
(3).堅強挺立。 清 劉大櫆 《贈張絅儒序》:“當其伐之於石,而敷之於紙,常者鼎立,怪者龍興,高者佶然以生,而下者魚然以適。”
曹劉
(1). 曹操 、 劉備 的並稱。 晉 陸機 《辯亡論上》:“夫 曹 劉 之將,非一世所選。” 宋 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 劉 。生子當如 孫仲謀 。” 清 吳偉業 《畫中九友歌》:“ 阿龍 北固 持雙矛,披圖 赤壁 思 曹 劉 。”
(2). 曹植 、 劉楨 的並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至於 揚 班 之倫, 曹 劉 以下,圖狀山川,影寫雲物。” 唐 杜牧 《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七子論詩誰似公? 曹 劉 須在指揮中。” 清 顧炎武 《<音學五書>序》:“僅按 班 張 以下諸人之賦、 曹 劉 以下諸人之詩所用之音,撰為定本,於是今音行而古音亡。”
瓜分
如同切瓜一樣地分割或分配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清· 林覺民《與妻書》
“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友邦驚詫”論》
山海
(1).山與海。《史記·吳王濞列傳論》:“﹝ 吳王 ﹞能薄賦歛,使其眾,以擅山海利。” 晉 盧諶 《贈劉琨》詩:“每憑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鞏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納蘭性德 《一絡索·長城》詞:“山海幾經翻覆,女牆斜矗。看來費盡 祖龍 心,畢竟為誰家築。”
(2).喻指荒遠偏僻之處。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四》:“且兵革之興,外患眾矣, 微 將遠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國志·魏志·袁渙傳》作“袁徽”。《南史·隱逸傳上·漁父》:“僕山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辨賤貧,無論榮貴。” 唐 元結 《系樂府·古遺嘆》:“嗟嗟山海客,全獨竟何辭。”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一披法服,已墮僧數……比諸白衣,猶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輩為高深也。”《周書·晉盪公護傳》:“假汝貴極三公,富過山海。”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和那權豪每結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錯山海,於是飽腹之本意亡。”
乾隆名句,姑蘇覽古雜興·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