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趙伯駒六馬圖歌》
全文:
平川苜蓿豐且滋,清泉映帶沙岡披。
戎人習馬知馬性,此處調馬實所宜。
牽者樴者二皆騮,白駒黑鬣緤柳枝。
昂藏翹足驪其色,一戎跨背鞍不施。
紫騮回首嘶厥匹,有駓齕草意自怡。
驥不稱力稱其德,況復一一皆英奇。
作者寓意應有在,夏官遺法誰深知。
即今大宛致汗血,骨格皆合圖中姿。
亦不渥窪詡作瑞,亦不交河資興師。
迥立閶闔詄蕩蕩,欲起王孫走筆為。
參考注釋
不稱
(1).不相稱;不相副。《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鄭玄 箋:“不稱者,言德薄而服尊。”《史記·文帝本紀》:“﹝ 孝文皇帝 ﹞德厚侔天地……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 孝文皇帝 廟為昭德之舞。” 晉 陸機 《文賦》:“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只怕小生才能淺薄,不稱將軍任使,豈敢推辭。”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之二:“十載畫 瀟湘 ,不稱 瀟湘 月。”
(2).不勝任;不稱職。《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括 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漢書·宣帝紀》:“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稱,四方黎民將何仰哉!”《金史·章宗紀四》:“近制以鎮靜而知大體為稱職,苛細而闇於大體為不稱。”
(1).不顯揚。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歷選列辟,以迄於 秦 ……紛綸威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蓋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
(2).不稱道。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今足下不稱 楚王 之德厚,而盛推 雲夢 以為高……竊為足下不取也。”
(3).不名;不叫做。《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一皆
一律;全部。《三國志·蜀志·法正傳》:“其計莫若盡驅 巴西 、 梓潼 民內 涪水 以西,其倉廩野穀,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 梁孝元 前在 荊州 ,有 丁覘 者, 洪亭 民耳,頗善屬文,殊工草隸; 孝元 書記,一皆使之。” 宋 王讜 《唐語林·雅量》:“ 盧晉公 為門下侍郎,過吏部選人官,謂同過給事中曰:‘吾徒僥倖至多,此輩優一資半級,何足問也。’一皆注定,未曾退量。” 梁啓超 《新民說》第十八節:“故專制之國,無論上下貴賤,一皆以變詐傾巧相遇,蓋有迫之,使不得不然者矣!”
英奇
(1).才智特岀。《三國志·魏志·呂布傳評》:“ 呂布 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 宋 許顗 《彥周詩話》:“ 唐高宗 《御群臣宴賞雙頭牡丹》詩, 上官昭容 一聯云:‘勢如連璧友,情若臭蘭人。’計之必一英奇女子也。”《再生緣》第二回:“一到青春十五歲,天生的英奇瀟灑令人敬。”
(2).才智特出的人。 漢 邊讓 《章華台賦》:“舉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 蓬萊 。” 南朝 梁 范雲 《古意贈王中書》詩:“ 岱山 饒靈異, 沂水 富英奇。”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誅逐偷惰,拔用英奇。”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英奇濟濟,更僕難終。”
(3).指優美傑出的文章。 南朝 梁 劉孝標 《答劉之遴借類苑書》:“搦管聯冊,纂茲英奇。”
乾隆名句,趙伯駒六馬圖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