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久聞》
全文:
久聞黃河尾漸淤,審然民瘼亟宜慮。
去歲春月閱永定,騎牆行水吁可懼。
不啻尾淤河半淤,夏霖堤潰果旁騖。
泛濫空懷瓠子歌,至今未涸憐沮洳。
爾時南望增戚憂,未識金堤何以護。
茲來兩度剪黃流,水由地中直東注。
回斡奔騰勢雄放,雲梯達海須更赴。
盛漲雲或時拍岸,要亦歸川得其故。
人言紛紜難盡信,解疑要在目親睹。
因思永定原無尾,不疏則淤理所固。
九曲源從天上來,宋元以後奪淮據。
齊驅赴壑有歸墟,葦盪寬深延套巨。
迥異渾流善變更,去歲過憂今始悟。
參考注釋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漸淤
低濕泥濘。 三國 魏 阮籍 《元父賦》:“其土田則污除漸淤,泥湼槃洿。”
審然
(1).明白無誤。 漢 王充 《論衡·藝增》:“聞一增以為十,見百益以為千,使夫純樸之事,十剖百判,審然之語,千反萬畔。”
(2).猶果然;確實是這樣。《隋書·天文志上》:“ 王生 又云:‘遠故視之圓。’若審然者,月初生之時及既虧之後,何以視之不圓乎?” 明 陸垹 《簣齋雜著·仁字說》:“仁人者,謂上等人也,愚謂審然,則仁為絶德矣。”
民瘼
民眾的疾苦。語本《詩·大雅·皇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馬瑞辰 通釋:“《漢書》、《潛夫論》及《文選》注,並引作‘求民之瘼’。”《後漢書·循吏傳序》:“廣求民瘼,觀納風謡。”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民瘼其瘳,國用有加。” 宋 李綱 《與秦相公書》之十二:“入境之初,詢問民瘼。耆老皆雲,累年以來,既盜賊之所蹂踐,又科需之所搔擾。” 明 方孝孺 《書學齋佔畢後》:“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詞:“帝念東南民瘼,一髮牽之頭動,親問六州鹺。”
乾隆名句,久聞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夏夜讀季野、藝叔二君詩集,時風雨甚狂,即次集中唱和韻賦感
方守敦〔清代〕高韻蕭疏惟二子,青氈槁項尚勤勤。吟詩自抱沉冥意,嘆世能招慘澹雲。處士風流能幾輩,離騷哀怨古為群。成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