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牟巘五的《拂菻天馬圖》
全文:
赤手謝銜轡,踏蹴翻九衢。
健哉此女子,果勝大丈夫。
參考注釋
赤手
空手,徒手。 宋 蘇軾 《送范純粹守慶州》詩:“當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清 黃遵憲 《天津紀亂》詩之五:“赤手能擒虎,紅頭看爛羊。” 陳毅 《水晶坡又阻雪》詩:“下馬敲冰圖寸進,赤手攀援如刀割。”
銜轡
(1).馬嚼子和馬韁繩。《荀子·性惡》:“前有銜轡之制,後有鞭策之威。”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遁》:“孰與銜轡而伏櫪,同被繡於犧牛哉。” 明 方孝孺 《馬圖贊》:“強加銜轡,於馬為疵。”
(2).指馬匹。 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墓志銘》:“而陛下乃親技擊,騁銜轡,豈緩急欲為自將地乎?”
(3).喻法令。《後漢書·鮑永傳》:“ 永 以吏人痍傷之後,乃緩其銜轡,示誅彊橫而鎮撫其餘,百姓安之。”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剿撫異同》:“靡不寬其銜轡,示以優容。”
踏蹴
亦作“ 踏蹙 ”。亦作“蹋蹴”。亦作“蹋踧”。1.踐踏;踩踏。 漢 賈誼 《新書·淮難》:“天子選功臣有識者,以為之相吏,王僅不踏蹴而逐耳,無不稱病而走者,天下孰弗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驅怪》:“頃之,板上橐橐似踏蹴聲,甚厲。”
(2).踢。《後漢書·陳蕃傳》:“黃門從官騶蹋踧 蕃 曰:‘死老魅!復能損我曹員數,奪我曹稟假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鞠》:“古今物制固多不同,以其類而求之於古,即《霍去病傳》謂為穿域踏鞠者,其幾於氣毬也矣。其文曰:‘ 去病 貴不省事,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 去病 尚穿域踏鞠也。’ 師古 曰:‘鞠以皮為之,實之以毛,踏蹙而戲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 小翠 ﹞第善謔,刺布作圓,蹋蹴為笑。” 清 李聲振 《百戲竹枝詞·踏鞠》序:“俗名踢毬。置二鐵丸,更相踏蹴,以能互擊為勝。”
九衢
(1).縱橫交叉的大道;繁華的街市。《楚辭·天問》:“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王逸 註:“九交道曰衢。” 游國恩 纂義:“靡蓱九衢,即謂其分散如九達之衢也。” 唐 韋應物 《長安道》詩:“歸來甲第拱皇居,朱門峨峨臨九衢。” 明 劉基 《秋興》詩之一:“九衢車馬如流水,儘是 邯鄲 夢裡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飛揚跋扈,狗臉生六月之霜;隳突叫號,虎威斷九衢之路。”
(2).草名。《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九衢之草千計,四照之花萬品。” 劉良 註:“九衢草其枝交錯,相重九出也。” 南朝 梁元帝 《為妾弘夜姝謝東宮賚合心花釵啟》:“ 夜姝 昔往 陽臺 ,雖逢四照。曾游 澧浦 ,慣識九衢。”
牟巘五名句,拂菻天馬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