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文同的《正肅吳公輓詩二首》
全文:
虎節歸兵日,麟符命使年。
帝將還二府,人已哭三川。
清議誰違者,高風自凜然。
佳城空萬古,一壙掩寒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二府
(1). 漢 代稱丞相與御史。《漢書·劉向傳》:“今二府奏佞讇不當在位。”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後漢書·何敞傳》:“二府聞 敞 行,皆遣主者隨之。” 章炳麟 《秦政記》:“ 武帝 以降,國之輔拂,不任二府。”
(2). 宋 代稱中書省和樞密院。《宋史·職官志二》:“ 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 宋 王安石 《父制誥》:“踐更二府,執國機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 建炎 維揚 南渡時,雖甚蒼猝,二府猶張蓋搭狨坐而出,軍民有懷甎狙擊 黃 相者。”
(3). 明 、 清 兩代同知(知府的副職)的俗稱。《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 安東 做了兩年,又到 四川 做了一任知州,轉了個二府,今年纔陞到這裡。”《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這裡的二府就合 茌平 的這位 胡太爺 是兒女親家。”
(4).指大腸小腸。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吾久苦小便白濁,近又大府滑,百藥不瘥。取倒黏子嫩葉蒸之,焙燥為末,以酒糊為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三川
(1).三條河流的合稱,所指不一。(1) 西周 以 涇 、 渭 、 洛 為三川。《國語·周語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韋昭 註:“三川, 涇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東周 以 河 、 洛 、 伊 為三川。《戰國策·秦策一》:“親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選·鮑照〈詠史〉》:“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有 河 、 洛 、 伊 ,故曰三川。”
(2).指洛陽。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陽》詩:“前登 陽城 路,日夕望三川。” 唐 王維 《送韋大夫東京留守》詩:“雲旗蔽三川,畫角發龍吟。” 趙殿成 註:“《史記》索隱:三川,今 洛陽 也。”
文同名句,正肅吳公輓詩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