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林亦之的《奉題林稚春菊花枕子歌》
全文:
故人所說菊花枕,似把冰丸月下飲。
秋水一雙明炯炯,數在青囊第一品。
狂風江上吹蒹葭,此物往往得之嵇康阮籍家。
閉門誦書二十年,眼睛損盡生空花。
建陽小作箸頭書,殘更燈火亂蟲魚。
石渠文字大如斗,場屋歲月又不偶。
卻來南山青草邊,東西四至為菊花田。
手提長筐向山曲,一下收拾三百斛。
昨者昏寐才起來,解把檐頭小字讀。
乃知妙物通群仙,一切藥里應棄捐。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妙物
(1).神妙莫測之物。指創造萬物之神。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惟君囿之珍麗,實妙物之所殷。”《文選·王屮<頭陁寺碑文>》:“是故三才既辯,識妙物之功;萬象已陳,悟太極之致。” 李善 註:“《易》曰:神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2).指其所人創造之物。 唐 楊炯 《盂蘭盆賦》:“壯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
(3).猶妙才。指具有特異稟賦的人。 三國 魏 繁欽 《與魏文帝箋》:“時都尉 薛訪 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與笳同音。白上呈見,果如其言。即日故共觀試,乃知天壤之所生,誠有自然之妙物也。”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夢溪筆談》
常覺一切事。——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棄捐
(1).拋棄;廢置。《戰國策·秦策五》:“子曰:‘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淮南子·覽冥訓》:“棄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適 《行路難》詩之一:“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聖明之主者,亦非遠於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黃屋,而棄捐所有以利漢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於時或婦女被丈夫遺棄。 漢 劉向 《<戰國策>序》:“當此之時……重約結誓,以守其國,故 孟子 、 孫卿 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游説權謀之徒,見貴於俗。” 唐 張籍 《離婦》詩:“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七:“ 魯侯 祈政術, 尼父 從棄捐。 漢 主思英才, 賈生 被排遷。” 宋 陳師道 《賀許州梁資政書》:“某向以不虞之名,誤被非常之舉,間緣罪戾,自取棄捐。” 明 何景明 《東門賦》:“念我與君,少小結髮,何言中路,棄捐決別。”《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命之不辰,風塵困瘁,再得脫離,又遭棄捐。”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京華浪跡非長計,賣藥求名總遊戲。習俗誰容我棄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僕射楊公墓誌》:“公生六年,太保棄捐;未及成童, 虢國 又終。”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棄捐,一念及茲,肝膽為之拆裂。” 清 趙翼 《哭劉瀛坡總戎》詩:“如此相知忍棄捐,身騎箕尾竟登仙。”
林亦之名句,奉題林稚春菊花枕子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