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復的《詠蟬》
全文:
地僻小園靜,群木陰交浮。
蟬聲忽入耳,物意颯驚秋。
嘒嘒促徂暑,西風動蕭颼。
滿林青青葉,漸有搖落愁。
參考注釋
嘒嘒
(1).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魏書·術藝傳·張淵》:“丈人極陽而慌忽,子孫嘒嘒於參嵎。”原註:“嘒,小貌。孫二星,在子東。” 明 何景明 《憂旱賦》:“朝出日之杲杲兮,夕明星之嘒嘒。”
(2).象聲詞。形容清亮的聲音。《詩·商頌·那》:“鞉鼓淵淵,嘒嘒管聲。” 孔穎達 疏:“嘒嘒然而清烈者,是其管籥之聲。” 朱熹 集傳:“嘒嘒,清亮也。”《詩·小雅·采菽》:“其旂淠淠,鸞聲嘒嘒。” 孔穎達 疏:“其此君子車服旌旂則淠淠然動,得宜其車馬鸞鈴之聲,又嚖嘒然鳴中節。”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織·九月》詩:“舍南與舍北,嘒嘒聞車聲。”
(3).象聲詞。蟬鳴聲。《詩·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鳴蜩嘒嘒。” 毛 傳:“蜩,蟬也。嘒嘒,聲也。” 晉 陸機 《擬明月皎夜光》詩:“翻翻歸雁集,嘒嘒寒蟬鳴。” 清 黃景仁 《苦暑行》:“千章黝緑披且死,中有嘒嘒蟬聲聯。” 陳煒謨 《狼筅將軍》:“四周寂無人聲,只嘒嘒的夜蟬高據在柳樹上,鳴著。”
徂暑
(1).《詩·小雅·四月》:“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鄭玄 箋:“徂,猶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後因以稱盛暑。 晉 夏侯湛 《大暑賦》:“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無纖雲,下無微風。扶桑赩其增燌,天氣曄其南升。” 唐 盧照鄰 《七夕泛舟》詩之一:“河葭肅徂暑,江樹起初涼。” 宋 蘇軾 《和連雨獨飲》詩之二:“清風洗徂暑,連雨催豐年。” 鄭澤 《答鈍根》詩之二:“余家 金華 麓,徂暑悲分影。炎囂信兩忘,但惜長途梗。”
(2).指季夏。《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季夏亦曰徂暑。” 徐堅 註:“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3).謂暑熱消逝。 唐 孫逖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詩:“徂暑迎秋薄,涼風是日飄。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蕭颼
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宋 文天祥 《先兩國初忌》詩:“北風吹黃花,落木寒蕭颼。” 元 周權 《夏日偕友晚步飲聽泉軒》詩:“青松如高人,含風自蕭颼。” 明 高啟 《滿江紅·客館對雪》詞:“窗竹里似風非雨,蕭颼騷屑。” 清 錢謙益 《謝於昭遠寄廟後茶次東坡和錢安道韻》:“睡魔迸散暑氣退,松風蕭颼白日永。”
李復名句,詠蟬名句
名句推薦
蓮花為號玉為腮,珍重尚書遣妾來
蓮花妓《獻陳陶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