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執中的《題蒼梧部》
全文:
莫訝南方景物疏,為君聊且話蒼梧。
地傾二面城池壯,江迸三流氣色麄。
山畜火光因政出,石藏牛影為仙呼。
官廳傳自唐丞相,民頌思從漢大夫。
龍母廟堂神鬼集,鱷魚池近介鱗趨。
朝台望斷歸岐路,冰井頻窺爽髮膚。
膾美不堪全用鯉,果珍何忍命為奴。
雲歸上國名終遠,郡帶口藩勢未孤。
銅鼓聲浮翻霹靂,桄榔林靜露真珠。
溪平花檻饒桃李,疆壓鶯歌盡鷓鴣。
三足吉祥文上載,獨峰為盛事元無。
封疆自覺隨時廣,飲食從分過嶺殊。
行伍戢威遵下武,兒童知學樂從儒。
風輕別墅來漁唱,人到間坊戀酒壚。
服尚鮮華幾兩蜀,市相交易類全吳。
營希賢帥偏栽柳,扇慕良規各製蒲。
春聳門闌多列戟,雪從弦管舞雙奴。
祇因談笑憑風俗,僭用詩謠和夸襦。
萬里無媒休促蹙,數年從宦弄斯須。
卻憂別後牽吟想,欲寫幽期入畫圖。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雲歸
乘雲歸去。謂仙逝。 宋 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帶口
猶順口。《紅樓夢》第四八回:“若有提起因由兒的,你只帶口説我帶了你進來做伴兒就完了。”
陳執中名句,題蒼梧部名句
名句推薦
香寒蜂避屐,影好鵲存枝
陳三立《同袁伯夔絜漪園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