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遵式的《改祭修齋決疑頌》
全文:
鬼道常饑渴,當生憐愍心。
能蠲口中食,佛贊福田深。
參考注釋
中食
(1).進食之中。《國語·晉語九》:“吾小人也,貪。饋之始至,懼其不足,故嘆。中食而自咎也,曰:豈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嘆。” 三國 魏 鍾會 《生母張夫人傳》:“﹝ 孫氏 ﹞愈更嫉妬,乃置藥食中,夫人中食,覺而吐之。”
(2).指佛教徒於中午進齋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忽見一寺,門宇炳煥,遂求中食。”《釋氏要覽·中食》引《僧祇律》云:“時食,謂時得食,非時不得食。今言中食。以天中日午時得食,當日中,故言中食。”
(3).普通飲食。《宋史·孝義傳·郭琮》:“凡母之所欲,必親奉之。居常不過中食,絶飲酒茹葷者三十年,以祈母壽。”
福田
佛教語。佛教以為供養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報,猶如播種田畝,有秋收之利,故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是以知三尊為眾生福田供養,自修己之功德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誠願大王福田為意,於諸 印度 建立伽藍,既旌聖跡,又擅高名,福資先王,恩及後嗣。”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婢》:“便是我,也千不合萬不合前生不曾種得福田,把我這裡做丫頭,苦如何説得?”
釋遵式名句,改祭修齋決疑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