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藩效臣職,冠帶復人形

歐陽修送張洞推官赴永興經略司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送張洞推官赴永興經略司》

全文:
自古天下事,及時難必成。
為謀於未然,聰者或莫聽。
患至而後圖,智者有不能。
未遠前日悔,可為來者銘。
熙熙彼西人,老死織與耕。
狂羝一朝叛,烽火四面驚。
用兵五六年,首惡竟逃刑。
仰賴天子聖,乾坤量包並。
苗頑不率德,舜羽舞於庭。
謂此雖異類,有生亦含情。
藩籬被觸突,譬若豨與◇。
馴擾以芻豢,可呼隨指令。
稱藩效臣職,冠帶復人形
四海得休息,瘡痍肉新生。
敢問前孰失,恃安而弛兵。
酒肴為善將,循默乃名卿。
慮患謂生事,高談笑難行。
一方兵遽起,愚智共營營。
上煩天子仁,旰食憂吾氓。
謀議及台皁,幽棲訪岩扃。
小利不足為,涓流助滄溟。
大功難速就,倉卒始改更。
徒自益紛擾,何由集功名。
乃知深遠畫,施設在安平。
今也實其時,監前豈非明。
嚴嚴經略府,◇俎集豪英。
千營飽而嬉,萬馬牧在垧。
相公黃合老,與國為長城。
張子美而秀,文章博群經。
從軍古雲樂,知己士所榮。
感激報恩義,當來請長纓。

歐陽修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歐陽修稱藩效臣職,冠帶復人形書法作品欣賞
稱藩效臣職,冠帶復人形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稱藩

亦作“ 稱蕃 ”。自稱藩屬。向大國或宗主國承認自己的附庸地位。《漢書·宣帝紀贊》:“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于慕義,稽首稱藩。” 漢 王充 《論衡·率性》:“﹝ 趙佗 ﹞蹶然起坐,心覺改悔,奉制稱蕃。” 唐 薛道衡 《老氏碑》:“感義懷仁,稱藩請朔。” 元 孟祺 《賀平宋表》:“始則有稱姪納幣之祈,次則有稱藩奉璽之請。”

冠帶

(1).帽子與腰帶。《禮記·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 宋 司馬光 《晚食菊羹》詩:“歸來褫冠帶,杖履行東園。” 明 沉鯨 《雙珠記·棄官尋父》:“今日解了冠帶,扮做常人。輕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殘遊記》第三回:“只畫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帶。《戰國策·楚策一》:“ 秦王 聞而走之,冠帶不相及。” 三國 魏 曹操 《薤露》詩:“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唐 韓愈 《送石處士序》:“﹝先生﹞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於門內。”《紅樓夢》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來,梳洗已畢,便冠帶了。”

(3).指裝束,打扮。《秦併六國平話》卷中:“ 楚 陣 韓員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這般冠帶?名呼做 殺虎壯士 。”

(4).本指服制,引申為禮儀、教化。《韓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饒州風俗》:“ 宋 受天命,然後七 閩 、二 浙 與 江 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五章引《宣布滿清皇室罪狀檄》:“山河依舊,先人之廬墓可親;冠帶奚存,九世之讎讎宜復。”

(5).謂使習禮儀。《舊唐書·玄宗紀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里。”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冠帶 月支 ,旅應騶牙之瑞,梯航日出,鹹輸象齒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職。《戰國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萬乘之國,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為 秦 之強足以為與也。”《明史·唐胄傳》:“遇赦復冠帶,卒。”

(7).指官吏、士紳。《文選·張衡<西京賦>》:“冠帶交錯,方轅接軫。” 薛綜 註:“冠帶,猶搢紳,謂吏人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 晉朝 南渡,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擢為令僕已下尚書郎中書舍人已上,典掌機要。” 宋 葉適 《北村記》:“相為市者,皆魚蝦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帶車馬之來絶矣。” 明 張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帶,夾道壺漿。”

(8).指男子。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初集·雙縊廟》:“盈盈弱女,僭稱冠帶之雄。渺渺丈夫,反襲裙釵之飾。”

人形

(1).人的形狀、模樣。《淮南子·覽冥訓》:“直偶於人形。” 高誘 註:“外直偶與人同形而內有大道也。”《晉書·苻堅載記下》:“又北望 八公山 上草木,皆類人形。” 沙汀 《丁跛公》:“他已經穿上那件短襖,雖是臃腫得不成人形,但還暖和。”

(2).傀儡,玩偶。《遼史·禮志六》:“五月重五日……又以綵絲宛轉為人形簪之。謂之‘長命縷’。” 魯迅 《墳·娜拉走後怎樣》:“但Puppe不單是牽線的傀儡,孩子抱著玩的人形也是。”

歐陽修名句,送張洞推官赴永興經略司名句

詩詞推薦

稱藩效臣職,冠帶復人形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