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充的《眾樂亭》
全文:
使君新自四明歸,邀我同為眾樂詩。
山川可愛惜不見,晝想夕思心為罷。
怳然神遇若有得,齎身乃在天之涯。
漲海連空四無岸,天吳卻坐鮫人觀。
以手揮弄日月丹,能令桑田變瀰漫。
海邊偶到山城中,山城二月多春風。
牛羊閒暇夕陽晚,樓閣參差朝霧濃。
一泓山溜佛頭綠,環以翠屏屏六曲。
人煙擾擾事嬉遊,落花啼鳥更汀洲。
中為台榭鬧十二,上有藻井排文楸。
旁人指點此何許,雲是四明行樂處。
此樂為民非為身,始是集賢錢使君。
使君風韻誰之比,政事次公詩短李。
醉憑熊軾勸耕疇,狂取螺杯翻舞袂。
儂愛使君君勿歸,詔書奪之知何為。
聞侍玉皇香案側,銀台深阻無訊息。
意迷卻悟坐空齋,忽省君詩昨日來。
疊紙為君書所見,不知眾樂誠然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一泓
(1).清水一片或一道。 唐 李賀 《夢天》詩:“遙望 齊州 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京師園亭》:“一泓清池,茅檐數椽,水木明瑟,地頗雅潔。” 徐遲 《火中的鳳凰》:“就在萬頃良田之間,一泓流水前面,一座拱形石橋,通往私人藏書最大的一家--鐵琴銅劍樓。”
(2).猶言一汪。 宋 陸游 《龜堂避暑》詩:“硯池湛湛一泓墨,衣焙霏霏半篆香。”
山溜
亦作“ 山霤 ”。山間向下傾注的細小水流。《孔叢子·連叢子上》:“山霤至柔,石為之穿。” 晉 陸機 《招隱詩》:“山溜何泠泠,飛泉漱鳴玉。” 前蜀 貫休 《湖上作》詩:“山霤穿苔壁,風鍾度雪林。” 宋 歐陽修 《浮槎山水記》:“至於蔭長松,藉豐草,聽山溜之潺湲,飲石泉之滴瀝,此山林者之樂也。” 明 無名氏 《八聲甘州·合箏》套曲:“見天風淅淅,山溜泠泠。”
佛頭
(1).指佛像的頭。《法苑珠林》卷五九:“我於 耆闍崛山 經行,為 提婆達 舉崖石長六丈廣三丈,以擲佛頭,山神名 金埤羅 ,以手接示,石邊小片迸墮中佛腳大拇指,即破血出。”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六》:“ 歐陽公 作《五代史》,或作序記其前。 王荊公 見之,曰:‘佛頭上豈可著糞?’”
(2).間隔嵌在成串朝珠里的一種珠形裝飾品。佛頭比朝珠大,形如桂圓,左右上下各一枚,前三後一,多用寶石、翡翠之類製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一回:“﹝ 焦侍郎 ﹞便把所穿的香珠,湊了一百零八顆,配了一副燒料的佛頭、紀念,穿成一掛朝珠。”
屏屏
層迭貌。 唐 韓愈 《訟風伯》:“雲屏屏兮吹使醨之,氣將交兮吹使離之。”
吳充名句,眾樂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