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薛嵎的《漁村會諸友戲呈》
全文:
磯頭濯足動滄浪,獨醒何曾與世妨。
盡寫騷經粘屋壁,未逢漁父似瀟湘。
遠山不離煙雲色,流水時聞蘭杜香。
制和荷衣恐驚俗,對人稱是楚賢裝。
參考注釋
磯頭
(1).磯上;亦指磯的前頭一部分。 唐 常建 《戲題湖上》詩:“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裡桃花水卻流。”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 呂洞賓 ﹞因和那樵夫飲了幾盃酒,不覺的醉了。咱脫下這簑衣來鋪著,就這磯頭上睡一覺。” 明 陳所聞 《解三酲·壽方嘯門》套曲:“非帶雨磯頭垂釣,便分泉種竹庭皋。”
(2).保護河岸、堤防和灘地的靠岸較短建築物。也叫*雞嘴壩、馬頭或垛堆。
濯足
語出《孟子·離婁上》:“ 滄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滄浪 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本謂洗去腳污。後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退不終否,進亦避榮。臨世濯足,希古振纓。”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泛湘江》詞:“濯足夜灘急,晞髮北風涼。”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書·禹貢》:“ 嶓冢 導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註:“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獨醒
獨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辭·漁父》:“ 屈原 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唐 杜甫 《贈裴南部》詩:“獨醒時所嫉,羣小謗能深。” 宋 曾鞏 《西亭》詩:“空羞避俗無高節,轉覺逢人惡獨醒。” 明 劉基 《述志賦》:“ 楚 屈原 之獨醒兮,眾皆以之為咎。” 清 孫枝蔚 《端陽前一日》詩:“焉知千秋事,且免獨醒嘆。”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薛嵎名句,漁村會諸友戲呈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磯頭濯足動滄浪,獨醒何曾與世妨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