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敦煌曲子的《皇帝感·新合千文·其二·皇帝感辭九首》
全文:
天寶聖主明三教。
追尋隱士訪才人。
金聲玉振恆常妙,近來歌舞轉加新。
參考注釋
天寶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公元742——755年)
開元天寶之際。—— 宋· 蘇軾《教戰守》
聖主
(1).對當代皇帝的尊稱。《東觀漢記·鮑永傳》:「今聖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雲殢 吳 越 ,君逢聖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 峨眉 月。」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經術遭逢聖主,備位輔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目下有某處將軍缺,倘不吝重金,僕囑內兄游揚聖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稱英明的天子。《戰國策·秦策三》:「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臣聞附下罔上,聖主之所宜誅;心狠貌恭,明時之所必罰。」 清 曾國藩 《何君殉難碑記》:「飢寒逼身,難顧廉恥;聖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撫其子。」
三教
(1). 漢 儒謂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稱為「三教」。 漢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設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內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藝、合稱「三德」。 漢 徐幹 《中論·治學》:「先王立教官,掌教國子。教以六德,曰智、仁、聖、義、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藝,曰禮、樂、射、御、書、數。三教備,而人道畢矣。」
(3).佛教傳入我國後,稱儒、道、釋為「三教」。《北史·周本紀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後。」 唐 牛肅 《牛應貞》:「學窮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三教》:「上問曰:『三教何者為貴?』對曰:『釋如黃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則儒賤邪?』對曰:『黃金白璧,無亦何妨;五穀於世,豈可一日闕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二》:「佛教初來時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學先生談禪,和尚做詩的時候,『三教同源』的機運就成熟了。」
敦煌曲子名句,皇帝感·新合千文·其二·皇帝感辭九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