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將軍公明瑞輓詩》
全文:
蠻結之捷鼓勇進,孤軍深入心牽縈。
屢催繼援竟弗援,僨轅駑馬誠堪驚。
然猶因糧剿猛密,計當兩路兵合併。
誰料援師竟避賊,強弩末被魯縞輕。
蜂屯蟻雜截歸路,將軍體恤諸孱兵。
攜數勇士獨殿後,不虞中要害命傾。
嗟哉捐軀因為國,痛惜如失股與肱。
雙忠雙烈及雙義,三逢斯四何為情。
要當專祠表勛跡,俾爾千古存如生。
恨緬事益難中止,雪仇大舉期功成。
參考注釋
誰料
豈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所以我只好送他幾吊錢的乾脩,由他住在關上。誰料他又會偷東西呢!” 魯迅 《吶喊·社戲》:“誰料照例,人都滿了,連立足也難。”
避賊
猶避寇。 三國 魏 嵇康 《宅無吉凶攝生論》:“避賊之理,莫如速逃。” 唐 杜甫 《彭衙行》:“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明史·奸臣傳·馬士英阮大鋮》:“而 福王 由崧 、 潞王 常淓 俱避賊至 淮安 。” 清 孫枝蔚 《憶昔》詩:“憶昔避賊 四險堡 ,天黑崖深愁腳倒。”
弩末
(1).強弩之末。比喻力量已趨衰弱。 黃人 《<錢牧齋文鈔>序》:“起視斯文之壇坫,七子已成弩末。” 周實 《痛哭》詩之一:“弩末已無穿縞力,刀頭休作賜環恩。”
(2).喻餘暇,餘力。 明 胡應麟 《詩藪·宋》:“彼訓詁六經,業已併兼千古,弩末刃餘,復暇及此,才豈易企!”
(3).喻事情接近尾聲的時候。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當她的船箭一般駛過去時,餘音還嫋嫋的在我們耳際,使我們傾聽而嚮往。想不到在弩末的遊蹤里,還能領略到這樣的清歌!”
魯縞
古代 魯 地出產的一種白色生絹。以薄細著稱。《淮南子·說山訓》:“矢之於十步貫兕甲,於三百步不能入 魯 縞。” 劉文典 集解:“《史記·韓長孺傳》注引《漢書音義》曰:‘縞, 曲阜 之地,俗善作之,尤為輕細,故以喻之。’” 唐 韓翃 《魯中送從事歸滎陽》詩:“輕橐歸時 魯 縞薄,寒衣縫處 鄭 綿多。”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一炬可攻連營,強弩不穿 魯 縞,優劣可得而論矣。”
乾隆名句,將軍公明瑞輓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