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李嶠雜詠詩百二十首韻·其四十四·旗》
全文:
龜見占剛日,龍章擁瑞雲。
建惟尊九仞,麾可奮諸軍。
蔽漢騰英氣,升華掣烈文。
太常徵實績,那許冒勛紛。
參考注釋
剛日
猶單日。古以「十乾」記日。甲、丙、戊、庚、壬五日居奇位,屬陽剛,故稱。《禮記·曲禮上》:「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 孔穎達 疏:「外事,郊外之事也。剛,奇日也,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為剛也。外事剛義故用剛日也。」 唐 劉禹錫 《因論·嘆牛》:「甫聞邦君饗士,卜剛日矣。」 梁啓超 《湖南時務學堂學約》:「窮理之功課,每剛日諸生在堂上讀書。」
龍章
(1).龍紋;龍形。《禮記·郊特牲》:「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以象天也。」 南朝 宋 鮑照 《從庾中郎遊園山石室》詩:「怪石似龍章,瑕璧麗錦質。」《南史·宋紀上·武帝》:「嘗游 京口 竹林寺 ,獨臥講堂前,上有五色龍章,眾僧見之。」
(2).指龍旗。《管子·兵法》:「三曰舉龍章,則行水。」
(3).皇帝的儀仗。 唐 溫庭筠 《湖陰詞》:「白虬天子金鍠鋩,高臨帝座回龍章。」亦借指皇帝。 唐 韓偓 《六月十七日召對自辰及申方歸本院》詩:「清水簾開散異香,恩深咫尺對龍章。」 宋 秦觀 《次韻東坡上元扈從三絕》之一:「赭黃繖底望龍章,不斷惟聞蠟炬香。」 清 李漁 《魚籃記·餞圓》:「自歸順以來,荷蒙丞相推薦呵,去專兵征強橫,又得龍章寵。」
(4).指得專征伐的大將之旗。 清 鈕琇 《觚賸·偽牘諭降》附 鈕蕙 卜識:「上御 日本 貢刀,令予跨赤驦以試,深蒙嘉嘆。隨手授曰:資爾武備,戮力王家,越日載錫龍章,昭示奬勸。尋轉參戎,量移副帥。」
(5).畫或繡龍之服。天子之服。語出《禮記·明堂位》:「 有虞氏 服韍, 夏后氏 山, 殷 火, 周 龍章。」《後漢書·鄧禹傳論》:「及其威損 栒邑 ,兵散 宜陽 ,褫龍章於終朝,就侯服以卒歲。」 李賢 註:「龍章,袞龍之服也。」 唐 駱賓王 《晚憩田家》詩:「龍章徒表 越 , 閩 俗本非華。」 明 楊慎 《送卞蘇溪歸敘州序》:「言 鄧仲華 之賢,亦曰褫龍章而無慍。」
(6).袞龍之服和章甫之冠。《文選·趙至<與嵇茂齊書>》:「表龍章於裸壤,奏韶舞於聾俗。」 李善 註:「龍,袞龍之服。章,章甫之冠也。」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詩之一:「天上墜玉棺,泉中掩龍章。」
(7).喻不凡的文采、風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顧彥先 ,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龍章。」 南朝 梁 沉約 《賀齊明帝登祚啟》:「龍章日綵,煥若麗天。」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崔長史啟》:「偉龍章之秀質,騰孔雀於觿年。」 唐 李白 《冬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觀夫筆走羣象,思通神明,龍章炳然,可得而見。」 清 陳田 《明詩紀事己籤·李攀龍》:「 於鱗 七言,函思英發,襞調豪邁,如八音鳳奏,五色龍章,開闔鏗鏘,純乎美矣。」
(8).對皇帝文章的諛稱。 明 何鏜 《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序》:「天語焜燁龍章,具在《翊運篇》中。」借指詔書,敕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鳳鸞昔日輕分羽,正 上林 花媚忘歸。忽蒙天使龍章墜。」 清 李果 《范文正公祠》詩:「先皇銀榜龍章在,紅樹階前交映明。」
瑞雲
祥雲。《太平御覽》卷八引《西京雜記》:「瑞雲曰慶雲,曰景雲,或曰卿雲。」 唐 張籍 《春日早朝》詩:「曉陌春寒朝寄來,瑞雲深處見樓臺。」 明 無名氏 《齊天大聖》第四折:「當生之時,瑞雲覆國,異香芬然。」參見「 瑞氣 」。
乾隆名句,和李嶠雜詠詩百二十首韻·其四十四·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