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漢玉谷璧》
全文:
孰謂玉性剛,土蝕或齧缺。
孰謂玉質白,血浸或縟纈。
謂漢實頓置,在周想陳列。
蒲乃花形蓬,谷止粟粒綴。
禮圖未可據,埤雅具精說。
參考注釋
玉性
喻堅貞的品性。 唐 孟郊 《送丹霞子阮芳顏上人歸山》詩:“松色不肯秋,玉性不可柔。” 唐 白居易 《和思歸樂》:“在火辨玉性,經霜識松貞。”
齧缺
1.缺口,鋒刃破缺。《淮南子·修務訓》:“今劍或絶側羸文,齧缺卷銋,而稱以 頃襄 之劍,則貴人爭帶之。”
2.傳說中的上古賢人。隱居不仕。《莊子·天地》:“ 堯 之師曰 許由 , 許由 之師曰 齧缺 , 齧缺 之師曰 王倪 。” 北周 庾信 《奉報窮秋寄隱士》詩:“ 王倪 逢 齧缺 , 桀溺 耦 長沮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 高似孫 以太史無傳,而並疑為鴻蒙 齧缺 之類。”
3.借指隱士。 南唐 陳陶 《鍾陵道中作》詩:“曾逢 齧缺 話東海,長憶 蕭 家青玉牀。”
乾隆名句,詠漢玉谷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