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送聖僧班禪額爾德呢舍利歸後藏詩以志惜》
全文:
尋常接旨下床人,萬里瞻京誠意淳。
一見相親如宿識,三生有約特來賓。
未言至已惜其去,明示幻奚即以真。
珠澤金花定重現,眾生群仰轉經輪。
弗肯安居大寂光,為綿梵教示真常。
儻來儻去本無著,曰化曰生自有方。
開塔法華應不久,演乘震旦已恆昌。
金龕舍利歸西土,極樂國中謁法王。
覺生寺聖僧舍利送西歸,路便招提小駐騑。
既曰去來都是幻,欲詢動靜定何機。
覺生可契無生妙,日面休猜月面非。
相處十旬消七字,禪房選壁一毫揮。
參考注釋
相處
共同生活;相互交往
很難同他相處
十旬
酒名。亦代指酒。《文選·張衡<南都賦>》:“酒則九醖甘醴,十旬兼清。” 李善 註:“十旬,蓋清酒百日而成也。” 劉良 註:“九醖、十旬皆酒名。” 南朝 陳 徐陵 《謝敕賜祀三皇五帝余饌啟》:“金壺流十旬之氣,玉案備千品之羞。” 唐 劉禹錫 《和樂天以鏡換酒》詩:“把取菱花百鍊鏡,換他竹葉十旬杯。”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禪房
寺院建築的一部分,僧徒尼姑的靜修居住、講經頌佛的房屋,也泛指寺院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極小或很少。《列子·楊朱》:“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蘇軾 《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如今 韓生 吉帖婚書,並無一毫虛謬。”《鏡花緣》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屢要學劍,奈教師此道不精,不過敷衍教了兩個勢子,卻是一毫無用。”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他更從利害遠近種種方面著想,覺得回去終於是天經地義。便把惱恨擱在一旁,臉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乾隆名句,送聖僧班禪額爾德呢舍利歸後藏詩以志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