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杜浚的《九日一草亭時將與天章別感賦十六韻共用日字》
全文:
秋深雨廉纖,意外晴此日。
薄雲雖未歸,解散已可必。
危坐傷我懷,雅意不欲出。
欻聞良友招,不待盥漱畢。
登高一草亭,豈在山崒嵂。
幽人先入座,鳴琴未離漆。
盤槅但隨時,杯香帶橙橘。
暫覺百慮蠲,游從任疏密。
叢菊花故遲,黃蕊苞漸茁。
籬蔓弱迎霜,宛結小紅實。
獨感薜荔枝,來時侔繭栗。
於今已扶疏,殘陰映緗帙。
白頭久飄零,俗態如蟣虱。
遙遙三令節,過眼亦何疾。
念此動哀腸,匪第憶家室。
悵別方自茲,歌笑忽如失。
參考注釋
遙遙
(1) 距離很遠
遙遙百有餘里。——《廣東軍務記》
(2) 時間久遠
遙遙無期
(3) 漂遙流動的樣子
舟遙遙以輕颺。——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三令節
唐 德宗 以農曆二月一日為中和節,與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陽合稱三令節。《舊唐書·德宗紀下》:“﹝ 貞元 五年正月﹞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 漢 崇上巳, 晉 紀重陽……自今宜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以代正月晦日,備三令節數,內外官司休假一日。’”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德宗》:“ 貞元 四年九月,賜宴 曲江亭 。帝為詩序曰:‘朕在位僅將十載,實賴忠賢左右,克致小康,是以擇三令節,錫茲宴賞。’”
過眼
(1).經過眼前。喻迅疾短暫。 宋 蘇軾 《吉祥寺僧求閣名》詩:“過眼榮枯電與風,久長那得似花紅。” 明 馮夢龍 《灑雪堂·宋婆課女》:“嘆過眼時光去渺茫,休得貪閒放。” 清 吳偉業 《贈總憲龔公芝麓》詩:“側身天地竟何心,過眼風光有誰羨。”
(2).過目,略加看視。 宋 李清臣 《欽聖憲肅皇后哀冊文》:“諸書過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寢食。”《老殘遊記》第十七回:“那家人揭開盒蓋,請老爺們過眼。” 孫犁 《白洋淀紀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彎著腰一張一張掀開席,叫收席的人過眼看成色。”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杜浚名句,九日一草亭時將與天章別感賦十六韻共用日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