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孫宸的《小金山寺同諸子送別張明府》
全文:
舊識靈洲海上山,金銀樓閣出人間。
空中似聽吹笙過,定里如聞振錫還。
方丈香分荀令袖,九還丹駐葛洪顏。
憑君取醉東林酒,明發雙鳧未可攀。
參考注釋
取醉
喝酒致醉。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詩之一:“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國人。”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能來取醉任喧呼,死後賢愚俱泯泯。”《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今日天氣寒冷,料想官家不出來了,不免步至他家取醉一回則個。”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明發
(1).黎明;平明。《詩·小雅·小宛》:“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朱熹 集傳:“明發,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二人,父母也。” 唐 王維 《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詩:“羨君明發去,采蕨輕軒冕。” 清 周亮工 《寒食後一日新鄉道上示許傅岩》詩:“烽燧十年歸未得,卻愁明發渡 旃然 。”
(2).謂孝思。 晉 陸機 《思親賦》:“存顧復之遺志,感明發之所懷。”《宋書·禮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 ,情深明發。” 宋 蘇軾 《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憲等表本》:“顧明發之永懷,仰徽音之如在。”
(3).早晨起程。 晉 陸機 《招隱》詩之二:“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宋 楊萬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詩:“翁欲還家即明發,更為梅花留一月。”
(4).謂揭發查清。《後漢書·循吏傳序》:“明發姦伏,吏端禁止。”
(5).闡明,發明。《隋書·律曆志上》:“ 焯 皆校定,庶有明發。”《太平廣記》卷二二六引 唐 顏師古 《大業拾遺記·觀文殿》:“其所撰之書,屬辭比事,條貫有序,文畧理暢,互相明發。”
(6). 清 代軍機處草擬上諭有明發、廷寄之別,有關巡幸、上陵、經筵、蠲賑、及內侍郎以上,外臣總兵、知府以上黜陟調補的諭旨,稱為明發,經內閣傳抄以次交於部科。參閱 清 梁章鉅 《樞垣記略·規制一》。
雙鳧
(1).兩隻水鳥;兩隻野鴨。 漢 揚雄 《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島,乘雁集不為之多,雙鳧飛不為之少。” 宋 黃庭堅 《次韻清水岩》:“雙鳧能來游,俗子跡可掃。” 元 虞集 《蘇武慢》詞:“乘雁雙鳧,斷蘆漂葦,身在畫圖秋晚。”
(2).《後漢書·方術傳上·王喬》:“ 王喬 者, 河 東人也。 顯宗 世,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後用為地方官的故實。 唐 徐凝 《送李補闕歸朝》詩:“駟馬歸 鹹秦 。雙鳧出 海門 。” 宋 蘇軾 《次韻陳海州書懷》:“酒醒卻憶兒童事,長恨雙鳧去莫攀。”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現如今擁雙鳧做宰臣,許下我五花誥為縣君。”
未可
不可
李孫宸名句,小金山寺同諸子送別張明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