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吾騶的《瞻禮能祖肉身二首·其一》
全文:
西來真面目,寂後尚留身。
萬劫何曾變,真空不礙塵。
風幡如在眼,菜肉若為陳。
一段和光意,於茲欲度人。
參考注釋
一段
一部分
一段樹幹
和光
(1).謂才華內蘊,不露鋒芒。《後漢書·王允傳》:“公與 董太師 並位俱封,而獨崇高節,豈和光之道邪?”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內寳養生之道,外則和光於世。”《魏書·釋老志》:“和光六道,同塵萬類。” 唐 王維 《送綦母校書棄官還江東》詩:“和光魚鳥際,澹爾蒹葭叢。”參見“ 和光同塵 ”。
(2).共同照耀。 唐 韋展 《日月如合璧賦》:“分則列照於三無,聚則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輝。 宋 蘇軾 《妒佳月》詩:“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於茲
(1).在此。《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茲。” 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於茲雲。”
(2).於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於茲矣。” 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於茲矣。” 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於茲。”
(3).當今,今世。《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於茲。” 顏師古 註:“於茲,猶言今茲也。”
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於茲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茲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銓以平,御煩以簡。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復存於茲。”
何吾騶名句,瞻禮能祖肉身二首·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