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彥質的《宮詞·其十三》
全文:
太一元宵駕幸初,喧闐絲管擁鑾輿。
主家夾道金車駐,步障徐開奏起居。
參考注釋
太一
亦作“ 太乙 ”。1.即道家所稱的“道”,古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 成玄英 疏:“太者廣大之名,一以不二為稱。言大道曠盪,無不制圍,括囊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也。”《呂氏春秋·大樂》:“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彊為之(名),謂之太一。” 唐 吳筠 《聽尹鍊師彈琴》詩:“至樂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2).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孔子家語·禮運》:“夫禮必本於太一。” 王肅 註:“太一者,元氣也。”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夷夏論》:“道法則采餌芝英,餐霞服丹,呼吸太一,吐故納新。” 唐 馬湘 《登杭州秦望山》詩:“太乙初分何處尋,空留歷數變人心。”
(3).天神名。 戰國 宋玉 《高唐賦》:“醮諸神,禮 太一 。”《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 太一 。” 司馬貞 索隱引 宋均 云:“ 天一 、 太一 ,北極神之別名。”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敬元穎》:“昨夜子時已朝 太一 矣。” 清 吳偉業 《海市》詩之一:“仙人 太乙 祀 東萊 ,不信 蓬 瀛 此地開。”
(4).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極二。因離北極星最近,故 隋 唐 以前文獻多以之為北極星。《星經》卷上:“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南朝 梁 沉約 《梁雅樂歌·皇雅二》:“華蓋拂紫微,勾陳繞太一。” 元 張可久 《折桂回·紫微樓上右平章索賦》曲:“鎮 錢塘 太乙勾陳,玉柱擎天,綉袞生春。”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恭紀》詩之三:“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參閱《史記·天官書》、《晉書·天文志上》。
(5).山名。《文選·張衡<西京賦>》:“於前則 終南 太一 。” 李善 註:“《漢書》曰: 太一山 ,古文以為 終南 。《五經要義》曰: 太一 一名 終南山 ,在 扶風 武功縣 。此雲 終南 太一 ,不得為一山明矣。蓋 終南 ,南山之總名。 太一 、一山之別號耳。” 唐 王維 《終南山》詩:“ 太乙 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元宵
(1) 舊時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晚
(2) 燈節那天由糯米粉製成的甜餡湯糰食品
喧闐
亦作“ 喧填 ”。亦作“ 喧嗔 ”。喧譁,熱鬧。 唐 杜甫 《鹽井》詩:“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宋 蘇軾 《竹枝歌》:“水濱擊鼓何喧闐,相將扣水求 屈原 。”《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即今清明時候, 金明池 上,士女喧闐,遊人如蟻。” 清 張岱 《陶庵夢憶·金山夜戲》:“鑼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一本作“ 喧嗔 ”。 清 黃景仁 《入市》詩:“喧填騶從除道來,呼聲直欲緣雲上。” 李大釗 《上海的童工問題》:“有些小孩子,在喧闐的機器聲中,被放在搖籃中,或睡或醒。”
喧譁擁擠。 唐 陸喬 引 沉青箱 《過台城感舊》詩:“繁華今寂寞,朝市昔諠闐。”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凡新婚者,卻扇之夕,親朋雜沓,呼笑諠闐,謂之鬧房。”
絲管
弦樂器與管樂器。泛指樂器。亦借指音樂。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高陽王寺》:“入則歌姬舞女,擊竹吹笙,絲管迭奏,連宵盡日。” 唐 杜甫 《贈花卿》詩:“ 錦城 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金 王若虛 《恆山堂記》:“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羅照野,絲管沸天,遊人指點咨嗟,邈在仙境。” 清 馮班 《鈍吟雜錄·正俗》:“古人之詩皆樂也,文人或不閒音律,所作篇什,不協於絲管。”
鑾輿
皇帝的車駕。也叫鑾駕
迎鑾輿到許都
周彥質名句,宮詞·其十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