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明日欲往龍華瞻大士像廓然和前詩敘其事又用韻答之》
全文:
雙林大士不復見,聞說龍華畫像真。
要向冰霜識風骨,願求清冷洗貪瞋。
空庭再拜儼如在,扣幾重看喜勝春。
我亦鈍根期聽法,質疑他日故應頻。
參考注釋
雙林
(1).指 釋迦牟尼 涅槃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神光壯麗,若金剛之在雙林。” 周祖謨 校釋:“佛在 拘屍那城 阿夷羅跋提河 邊娑羅(sala)雙樹前入般湼槃(見《大般湼槃經》)。在今 印度 北方Kasia(距Gorakhpur約三十二英里)。” 南朝 梁元帝 《荊州長沙寺阿育王像碑》:“然俱冥四德,脫屣雙林;示表金棺,現焚檀槨。” 唐 王勃 《釋迦佛賦》:“雙林告滅,演摩訶般若之教,示阿耨多羅之訣。”參見“ 雙樹 ”。
(2).借指 釋迦牟尼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論》:“別於方等深經,領括樞要,源發般若,流貫雙林。” 唐 姚合 《贈王山人》詩:“既能施六度,了悟達雙林。”
(3).借指寺院。 唐 韓翃 《題龍興寺澹師房》詩:“雙林彼上人,詩興轉相親。” 五代 齊己 《答陳秀才》詩:“他年立名字,笑我老雙林。”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司空曙》:“遷謫 江 右,多結契雙林,暗傷流景。”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聞說
猶聽說。 唐 孟浩然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詩:“聞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滸傳》第二三回:“江湖上多聞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卻在這裡相會。” 清 吳偉業 《聞台州警》詩之一:“聞説 天台 踰萬丈,可容長嘯碧峯頭?”
龍華
亦作“ 龍花 ”。指龍華樹。傳說 彌勒 得道為佛時,坐於龍華樹下,樹高廣四十里。因花枝如龍頭,故名。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翻寶宇之龍花,溽露低枝;盪真文於貝葉,天童潤色。”《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供養佛僧消滅障,來生必定禮龍花。” 清 龔自珍 《百字令·蔣伯生得顧橫波夫人小像靳予曰君家物也為填一詞》詞:“龍華刼換,問何人料理,斷金零粉?”參見“ 龍華三會 ”、“ 龍華樹 ”。
鮮麗閃耀的光彩。《藝文類聚》卷七三引 漢 應瑒 《車渠椀賦》:“紛玄黃以肜裔,曄豹變而龍華。”
畫像
(1) 肖像
巨幅畫像
(2) 畫成的人像
釋德洪名句,明日欲往龍華瞻大士像廓然和前詩敘其事又用韻答之名句
名句推薦
月色朦朧里,溪聲遠近間
陳願《鬥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