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翃的《賀新郎·過褚文彥問疾》
全文:
屋角蛛絲織。
正陰陰、桑林蠶月,半扉蒙密。
履響梢驚鳥飛去,仲蔚蒿菜誰惜。
任冷落、庭生虛白。
一剪春風朝夕埽,有殘花未盡游蜂食。
人何事,猶耽疾。
中廚累月炊煙失。
怪群然、怒蛙喧灶,憎人絕粒。
榆莢苔錢青漫疊,不喚飢兒收拾。
攢眉際、幾聲嘆息。
枵腹今來應已久,道門前倚杖還無力。
懷軫念,淚同滴。
參考注釋
怒蛙
亦作“ 怒鼃 ”。1.鼓足氣的蛙。《韓非子·內儲說上》:“ 越王 勾踐 見怒鼃而式之。御者曰:‘何為式?’王曰:‘鼃有氣如此,可無為式乎?’士人聞之,曰:‘鼃有氣,王猶為式,況士人有勇者乎?’”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昔 勾踐 式怒蛙,戎卒爭蹈火。” 宋 司馬光 《乞開言路狀》:“臣謂羣臣苟有肯進言者,陛下必加褒擢,以勸來者,此乃古人市駿骨、式怒蛙之意也。” 清 趙翼 《擬老杜<諸將>》詩之七:“勇於公戰非私鬦,奬勵還應式怒蛙。” 黃懺華 《亡友周仲穆哀辭》之四:“忍教 莊 蝶去,其奈怒蛙何。”
(2).大鳴或瞋目的蛙。 唐 柳宗元 《同劉禹錫述舊言懷感事》詩:“耳靜煩喧蟻,魂驚怯怒蛙。” 元 周霆震 《犬雞嘆》詩:“雄雞奮翼銜怒蛙,蛙被啄取聲咿啞。”
憎人
(1).可僧惡的人。《墨子·天志中》:“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也。”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可以我愛而謂之愛人,我憎而謂之憎人,所喜則謂之喜味,所怒則謂之怒味哉?”
(2).謂厭惡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絳洞花主>小引》:“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
絕粒
指不吃不喝,斷絕飲食
服氣絕粒數十年。——《北史·李光傳》
王翃名句,賀新郎·過褚文彥問疾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