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湖清泚對胥山,兩地相望一水間

錢協赴越書呈杭州熊侍郎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錢協的《赴越書呈杭州熊侍郎》

全文:
鑑湖清泚對胥山,兩地相望一水間
共佩天涯太守印,猶聯丹陛侍臣班。
君方白傅才何愧,我比微之思苦慳。
莫把舊詩猶見詫,繁雄未必勝清閒。

錢協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鑑湖

亦作“鑑湖”。1.湖名。即 鏡湖 。又稱 長湖 、 慶湖 。在 浙江 紹興 城西南二公里。為 紹興 名勝之一。 唐 杜甫 《壯遊》詩:“ 越 女天下白, 鑑湖 五月涼。” 元 薩都剌 《題汀州丁三溪知事卷》詩:“ 鑑湖 分半曲, 賀老 竟何如。”

(2).湖名。在 江西省 吉水縣 東二里。《古謠諺》卷二七引《廣輿記·鑑湖諺》:“水繞 鑑湖 弦, 吉水 出狀元。”

(3).湖名。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湖濱有 閱微草堂 ,相傳為 清 代文人 紀昀 謫戍 新疆 時的故居所在。現為遊覽勝地。

(4). 浙江 紹興 的別稱。因境內 鑑湖 得名。 清 末 紹興 籍革命黨人 秋瑾 自號 鑑湖女俠 。

清泚

(1).清澈。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邑里向疎蕪,寒流自清泚。” 唐 費冠卿 《枕流石》詩:“願以清泚流,鑒此堅貞質。” 宋 歐陽修 《荷花賦》:“陰曲池之清泚,漾波紋之奫淪。”《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十八日》:“林木森疎,泉流清泚。”

(2).清澈的水。 唐 徐牧 《省試臨淵》詩:“清泚濯纓處,今來喜一臨。”《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風亭月榭,杏塢桃溪,雲樓上倚晴空,水閣下臨清泚。” 清 錢謙益 《八月十四夜艤舟虎丘與孟陽長蘅小飲》詩:“四山歌吹罷,落月汎清泚。”

(3).形容詩文清晰明潔。 宋 王安石 《傷杜醇》詩:“談辭足詩書,篇詠又清泚。” 清 方文 《噉椒堂詩》:“學文雖未成,愛我筆清泚。”

胥山

山名,相傳因 伍子胥 而得名。有三:(1)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 ﹞乃自剄死。 吳王 聞之大怒,乃取 子胥 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 胥山 。”一說 吳 闔閭 時已有 胥山 之名。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闔廬 之時大霸,築 吳越城 ,城中有小城二,徙治 胥山 。”(2) 浙江省 杭州市 城內 吳山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吳山 ,《圖經》云:‘ 春秋 時為 吳 南界故名。或曰以 子胥 名,譌 伍 為 吳 也。’亦名 胥山 。”(3) 浙江省 嘉興市 張山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三·嘉興府》:“ 胥山 ,本名 張山 。相傳 吳 使 子胥 伐 越 ,經營於此,因改今名。”

兩地

(1).兩處;兩個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二天之諺。”《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 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省、樞密院。 宋 無名氏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雲自有三年信,明月長為兩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

相望

互相對望

雕欄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學洢·核舟記》

鄰國相望。——《史記·貨殖列傳》

死者相望。——《資治通鑑·唐紀》

東西相望。——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錢協名句,赴越書呈杭州熊侍郎名句

詩詞推薦

鑑湖清泚對胥山,兩地相望一水間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