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號艮齋曾品題,椽筆特書為摛藻

李北之玉山觀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北之的《玉山觀》

全文:
巒岡經亘翠環中,中有山形如覆鏞。
晉仙王郭曾登眺,名形婺女金華同。
懸崖積鐵數百尺,輪囷老木參天碧。
時有金雞擊膊鳴,鏗鍧響通石屋石。
石屋去山三里餘,潭潭若有神龍居。
漁人爬{左瓜右少}入深處,聞得山椒奏步虛。
山趾有觀名玉山,黃冠分得葛仙班。
家無擔石四壁立,披風切月陪往還。
我師率庵龐眉老,故園跨鶴迷仙島。
道號艮齋曾品題,椽筆特書為摛藻
千載一遇邑大夫,來問勝境形何模。
片言擬作詩中句,羞獻人家水墨圖。
倚風太息來何暮,入境發揮方得路。
願言葺理芰荷衣,**披雲霧。

李北之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道號

(1).修道隱逸者的別號。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道號》:“ 元魏 世祖 時,賜 寇謙之 天師之號, 後漢 張道陵 亦有天師之稱。蓋自《列子》言 黃帝 之稱牧馬童子曰天師始也。 唐玄宗 賜 李含光 曰 玄靜先生 ,此賜號先生之始也。 宋 朝緣 唐 事,亦有賜號先生、處士者。 真宗 , 陳摶 賜號 希夷先生 , 神宗 時, 張噩 賜號 沖靖處士 是也。”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貧道覆姓 司馬 ,名 徽 ,字 德操 ,道號 水鑑先生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一日請得一個方士來,沒有名姓,道號 玄玄子 ,與 甄監生 講著內外丹事,甚是精妙。”

(2).泛指別號。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今日輕俊後生輩,乘酒縱筆,題識書畫捲軸,有不著姓名,止題道號者,得不有愧於前輩乎?”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瘞鶴銘》:“ 歐陽文忠公 以為不類 王右軍 法,而類 顏魯公 ,又疑是 顧況 ,雲道號同。”

品題

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後漢書·許劭傳》

椽筆

《晉書·王珣傳》:“ 珣 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 珣 所草。”後因以“椽筆”指大手筆,稱譽他人文筆出眾。 宋 王安石 《英宗皇帝輓辭》之一:“誰當授椽筆,論德在瓊瑤。” 金 劉迎 《代王簿上樑孟容副公》詩之一:“妙年椽筆賦《長楊》,一日聲名滿四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先生文學士,必能衙官 屈 宋 。欲煩椽筆賦‘海市’,幸無吝珠玉。” 葉楚傖 《和倉海秋懷》之七:“儘有金甌毀一角,可堪椽筆掃三軍。”

特書

特別書寫;突出記述。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四出:“青布簾大寫著‘員夢如神’,紙招子特書個‘聽聲揣骨’。” 明 劉基 《春秋明經·齊侯襲莒》:“大國用兵以掩人之不備,《春秋》特書以著其罪也。” 李六如 《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第四章:“由於 詹大悲 熟人多,各處奔走,加上第二天的《商務日報》大書而特書,這就不能不引起……那班 清 吏的注意。”參見“ 大書特書 ”。

摛藻

鋪陳辭藻。意謂施展文才。 漢 班固 《答賓戲》:“雖馳辯如濤波,摛藻如春華,猶無益於殿最也。” 唐 虞世南 《門有車馬客行》:“高談辨飛兔,摛藻握靈蛇。” 宋 林逋 《寄茂才馮彭年》詩:“無如摛藻妙,所惜賞音稀。” 清 林則徐 《廣東越華粵秀羊城三書院觀風告示》:“誠使邪蒿必斥,自嚴溺口之防;定知摛藻為華,竚入點頭之選。”

李北之名句,玉山觀名句

詩詞推薦

道號艮齋曾品題,椽筆特書為摛藻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