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白溝行》
全文:
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使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萬里鋤耰接塞垣,幽燕桑葉暗川原。
棘門灞上徒兒戲,李牧廉頗莫更論。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狐兔
狐和兔。亦以喻壞人;小人。 漢 揚雄 《長楊賦》:“虎豹狖玃,狐兔麋鹿。” 唐 崔顥 《古遊俠呈軍中諸將》詩:“地迴鷹犬急,草深狐兔肥。”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清 玉瑟齋主人 《血海花·嚼雪》:“縱橫狐兔擅威權,空叫我嫠緯淒涼痛抱天。” 梁啓超 《留別澳洲諸同志》詩之一:“狐兔中原惡,干戈舊歲徂。”
不道
(1)
不料
不道國*民*黨政府卻在十二月十八日通電各地軍政當局文里,又加上他們“搗毀機關、阻斷交通…”的罪名。——魯迅《“友邦驚詫”論》
(2)
無道
大逆不道
傳烽
點燃烽火,逐站相傳,以報敵情。 宋 蘇軾 《登州召還議水軍狀》:“自國朝以來常屯重兵,教習水戰,旦暮傳烽以通警急。” 明 陳子龍 《出自薊州門行》:“傳烽始北塞,列戍望南樓。” 清 鮑鉁 《範文貞公祠》詩:“當年 閩 海見傳烽,犀兕空多棄甲重。” 康有為 《登萬里長城》詩:“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 王國維 《觀堂集林·敦煌漢簡跋十三》:“古者傳烽以多少為識,如《墨子·號令》、《雜守》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敵之遠近者也。”
王安石名句,白溝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