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樓鑰的《史文惠王輓詞》
全文:
八行源充遠,三師慶系遙。
樞庭先附鳳,相國薦簪貂。
感會逢千載,榮華冠四朝。
甘盤稱舊學,綺季簉儲寮。
歷數終歸舜,羹牆欲見堯。
聖圖滋廣大,孝治極光昭。
善類茅連茹,英才楚刈翹。
經綸任鈞軸,詢訪及芻蕘。
未急宣攘狄,先求禹格苗。
訏謨裨廟筭,長策御天驕。
袞闕心勤補,羹和手自調。
臨機杜如晦,處事李文饒。
越俗懷恩紀,閩人服教條。
群公推治行,所至起民謠。
晚歲車垂薛,皇慈第賜蕭。
精鏐杯引壽,寶玉帶橫腰。
潭府輝宸翰,頻年走使軺。
中書輸尚父,封戶溢票姚。
教子躬師道,傳家作世標。
紳緌成繼踵,鉛槧到垂髫。
持論書還著,談經屢燒。
官雖居鼎鼐,樂不改簞瓢。
門外車長滿,樽前客載招。
人間等遊戲,物表自消搖。
幾見承三接,重來侍九韶。
桑榆方借暖,蒲柳嘆先凋。
洮頮俄憑几,衣冠忽葬橋。
信能依日月,端合配宗祧。
賤子慙愚懵,平時荷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八行
《後漢書·竇章傳》“更相推薦” 李賢 注引 漢 馬融 《與竇伯向(章)書》曰:“ 孟陵 奴來,賜書,見手跡,歡喜何量,見於面也。書雖兩紙,紙八行,行七字。”謂信紙一頁八行。後世信箋亦多每頁八行,因以稱書信。近代多指請託的信件。 唐 王勃 《宇文德陽宅秋夜山亭宴序》:“雲委八行,抒勞思於彩筆。” 宋 梅堯臣 《王公慥東歸》詩:“莫嫌牛馬隔,走別八行稀。”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八行代我傳心事,千里從人索好音。”《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一過年,也想到京里走走,看看有什麼路子,弄封把八行,還是出來做他的典史。”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並花了一筆不小的鑽營費,鑽得一封 振貝子 的八行。”
八種品行。即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宋史·徽宗紀二》:“甲辰,立八行取士科。”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二》:“方崇八行以迪多士,尊六經以黜百家,史何足言?” 明 馮時可 《雨航雜錄》卷上:“ 台州 徐中行 居鄉,郡守以八行薦,不應。”
三師
(1). 北魏 以後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見《通典·職官一》。 唐 竇常 《奉賀太保岐公》詩:“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金史·百官志一》:“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皆正一品,師範一人,儀刑四海。”
(2).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雲在斗柄東,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師。”
(3).三國的軍隊。《左傳·隱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 杜預 註:“三國之軍在 戴 ,故 鄭伯 合圍之。”
(4).佛教語。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師和教授師。 唐 道宣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之三:“若論發戒功,與三師齊德,何為不請之乎?可準三師而請。”參見“ 三師七僧 ”。
樓鑰名句,史文惠王輓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