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羊士諤的《西川獨孤侍御見寄七言四韻…翰墨都捐逮此酬答誠乖拙速》
全文:
百雉層城上將壇,列營西照雪峰寒。
文章立事須銘鼎,談笑論功恥據鞍。
草檄清油推健筆,曳裾黃閣聳危冠。
雙金未比三千字,負弩空慚知者難。
參考注釋
雙金
(1).“雙南金”的略語。優質黃金。 唐 劉禹錫 《酬元九侍御贈壁州鞭長句》:“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贈比雙金。” 唐 白居易 《偶於維揚牛相公處覓得箏箏未到先寄詩來走筆戲答》詩:“ 楚 匠饒巧思, 秦 箏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直雙金。”參見“ 雙南金 ”。
(2).喻指優秀的兩篇詩文或兩個人。 唐 白居易 《將發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寵行以長句答之》:“尺素忽驚來梓澤,雙金不惜送 蓬山 。” 唐 白居易 《每見呂南二郎中新文輒竊有所嘆惜因成長句以詠所懷》:“雙金百鍊少人知,縱我知君徒爾為。”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負弩
(1).謂背負弓箭,開路先行。古代迎接貴賓之禮。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乃拜 相如 為中郎將,建節往使……至 蜀 , 蜀 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 南朝 陳 徐陵 《與王僧辯書》:“郡將州司,郊迎負弩。”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昨日焚香謁聖母,青山鞠躬如負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雹神》:“﹝ 李左車 ﹞懷中出天師刺,曰:‘聞騶從將臨,先遣負弩。’”
(2).古代亭長的別稱。《後漢書·百官志五》“亭有亭長,以禁盜賊” 劉昭 注引 漢 應劭 《風俗通》:“亭吏舊名負弩,改為長,或謂亭父。”
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見識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無限》知者鮮,《霓裳羽衣》偏宛轉。” 宋 蘇軾 《以雙刀遣子由次其韻》:“作詩銘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故余嘗謂 太白 詩,謹守古人繩墨,亦步亦趨,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與古人為敵,而變化不可測矣……但可為知者道,難與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禮·考工記序》:“知者創物,巧者述之。” 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史記·商君列傳》:“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 唐 杜甫 《貽華陽柳少府》詩:“鬱陶抱長策,義仗知者論。” 章炳麟 《文學說例》:“黨同妬真,以破碎譏知者,人心渾渾,日益頑嚚,良有以也。”
羊士諤名句,西川獨孤侍御見寄七言四韻…翰墨都捐逮此酬答誠乖拙速名句
名句推薦
蹈之焚斯須,憑之溺容易
謝陶《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