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司空曙的《送崔校書赴梓幕》
全文:
碧峰天柱下,鼓角鎮南軍。
管記催飛檄,蓬萊輟校文。
棧霜朝似雪,江霧晚成雲。
想出褒中望,巴庸方路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鼓角
戰鼓和號角的總稱。古代軍隊中為了發號施令而製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 張郃。——《三國演義》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唐· 杜甫《閣夜》
南軍
(1). 西漢 禁衛軍有南軍北軍之分,南軍守衛 未央宮 ,由衛尉統領。因 未央宮 在 長安 城內的南面,故稱。《史記·呂太后本紀》:“ 高后 病甚,迺令 趙王 呂祿 為上將軍,軍北軍; 呂王 產 居南軍。”《舊唐書·職官志三》:“ 漢 置南北軍,掌衛京師。南軍,若今諸衛也;北軍,若今羽林軍也。” 唐 杜牧 《題商山四皓廟》詩:“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 劉 是滅 劉 。”
(2).南方的軍隊。《後漢書·袁紹傳》:“ 紹 進保 陽武 。 沮授 説 紹 曰:‘北兵雖眾,而勁果不及南軍;南軍穀少,而資儲不如北。’”
(3).特指 南朝 的軍隊。《南齊書·魏虜傳》:“至夜各舉兩火,虜眾望見,謂是南軍大至,一時奔退。”
(4).指軍隊中之南路軍。
司空曙名句,送崔校書赴梓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