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曠覽台作歌》
全文:
畫家傳六法,留白為雲山斯高。
知其妙而不知所以妙,乃今得於雨後游山之偶遭。
散露砟硌,聚藏寥窲。
適茲時也,則有敞台棲峻挺之嵺𡻝。
欲曠覽乎千里,又靉靅其忽交。
若隱若現既配藜之無定,方悟造物孕萬有而無不含包。
圖以吟詠揣摩者,惟應罷去默筆橐與箋韜。
參考注釋
吟詠
亦作“ 吟詠 ”。1.歌唱;作詩詞。《詩·周南·關雎序》:“吟詠情性,以風其上。”《晉書·郗鑒傳》:“躬耕隴畝,吟詠不倦,以儒雅著名。”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至 六朝 時乃略有詠之者,至 唐 而吟詠滋多。”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 於庭 先生兼工吟詠,曾贈余詩四章。” 巴金 《一顆紅心》:“他在黑暗中閉目吟詠,摸索著寫下四十多首詩。”
(2).有節奏地誦讀;吟誦玩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唐 杜甫 《至後》詩:“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淒涼。”《雲笈七籤》卷一○四:“﹝ 杜沖 ﹞閒居幽室,吟詠《道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女﹞拾得舊箋一折,上書《惜餘春》詞……女吟詠數四,心悅好之。” 柯靈 《三十八年前的一張舊報》:“我有了再次吟詠 小川 同志的舊作的機會。”
(3).指詩詞等韻文。 唐 劉禹錫 《董氏武陵集記》:“寓其情懷,播為吟詠,時復發笥,紛然盈前。”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書生窮眼,偶值聲伎之宴,輒不禁見之吟詠,而力為鋪張。”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吾之吟詠,無不為宗邦神往。”
見“ 吟詠 ”。
揣摩
悉心探求
我始終揣摩不透他的意思
罷去
(1).免去;除去。 唐 元稹 《授韓皋尚書左僕射制》:“罷去職勞,正名端揆,俾絶積薪之嘆,且明尚齒之心。” 宋 蘇軾 《謝南省主文啟·歐陽內翰》:“於是招來雄俊魁偉敦厚樸直之士,罷去浮巧輕媚叢錯采繡之文。”
(2).指免職。 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 淮 既罷去,陛下趣 熹 入對,用為郎官。”
筆橐
筆囊;攜帶文具用的袋子。喻文學侍臣或文章淵藪。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 去非 《賀曾仲實侍郎三除江西運使》有曰……某官 元豐 故家, 端平 諸老, 甘泉 筆橐,儼父子之後先;緑野園林,繫朝廷之輕重。”
乾隆名句,曠覽台作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