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國經游雲出岫,故山歸去鶴沖天
馮元 《送僧歸護國寺》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馮元的《送僧歸護國寺》
全文:
南宗開士共推賢,語默忘機合自然。
上國經游雲出岫,故山歸去鶴沖天。
艤舟卻指靈溪岸,烹茗還資瀑布泉。
宴坐草堂諸念息,只應餘習在詩篇。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游雲
浮雲。 晉 成公綏 《嘯賦》:“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花城》1981年第5期:“這時,歌聲卻漸漸地弱了下去,像一絲游雲,在浩渺的夜空中盤旋、繚繞。”《花城》1981年第6期:“幾朵夢幻一樣飄忽的游雲,沉思著走向遙遠的天地之郊。”
浮動的雲。 晉 成公綏 《嘯賦》:“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 王右軍 飄如游雲,矯若驚龍。” 清 嚴啟煜 《留別吳門諸子》詩之一:“游雲變滅元無定,盤谷寬閒實見招。”
出岫
(1).出山,從山中出來。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之二》:“當他精光的腳還未踏著 華 土時,恐怕烏雲已在出岫了。”
(2).比喻出仕。
故山
舊山。喻家鄉。 漢 應瑒 《別詩》之一:“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唐 司空圖 《漫書》詩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追惟獻歲發春間,和我新詩憶故山。” 凌景堅 《寄十眉》詩:“應被故山猿鶴笑,我偏無計渡 汾 南。”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鶴沖天
見“ 鶴沖天 ”。
亦作“ 鶴沖天 ”。1.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道於 靈虛山 。後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是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 遼東 諸 丁 雲其先世有升仙者。”後世遂以“鶴沖天”謂羽化登仙。 宋 羅燁 《醉翁談錄·趙旭得青童君為妻》:“與君宿世有奇緣,衾枕交歡豈偶然。十載為期君記取, 洞明山 上鶴沖天。”
(2).飛鶴直上雲天。比喻科舉登第。 前蜀 韋莊 《喜遷鶯》詞:“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 前蜀 韋莊 《癸丑年下第獻新先輩》詩:“千炬火中鶯出谷,一聲鐘後鶴沖天。”
(3).詞牌名。(1)雙調84字,仄韻。(2)《喜遷鶯》、《風光好》的別名。
馮元名句,送僧歸護國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