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鹹亨的《江郊亭新成賦詩二十三韻》
全文:
蜀江千里東南傾,峽門橫鎖千丈鯨。
吳帆蜀楫過如織,府主四海皆弟兄。
城西門前二十里,客去當送來當迎。
藤梢橘刺密無路,短亭四壁荒榛荊。
春風淡沱酌客處,我陪後乘同郊行。
碧油紅旆駐沙尾,連宵急雨鼓不鳴。
元戎玉皇香案吏,俯仰茆屋無乃輕。
擘山鞭石相原隰,釘頭瓦縫粟縷盈。
偉哉幻書此奇觀,丹楹畫棟光崢嶸。
山長波迥目力短,空濛宜雨高宜晴。
危嵐滴翠染窗戶,空江倒影翻檐甍。
天藏地設久相待,更為佳處得佳名。
梁間橫陳大手筆,龍蛇飛動鬼神驚。
高齋百篇子美唱,峴山千載羊公情。
試呼小隊訪新館,壯遊始與盛概並。
披雲喚月星斗動,放舟聞鶴天水明。
練光渺渺風力壯,疊鼓西上帆東征。
舳艫冠蓋兩嘆息,歡謠晝亂漁樵聲。
元戎故是活國手,山河指顧風塵清。
淒涼三峽小遊戲,朴斲丹黝安足程。
明堂梁棟要杞梓,天關一柱須公擎。
紛紛故吏萬里外,燕雀行慶大廈成。
賦詩抵掌者誰子,夜郎野老楊鹹亨。
參考注釋
橫陳
(1) 橫七豎八地排列
難民橫陳街頭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2) 橫穿
一水橫陳,把市區分成兩半
大手筆
(1) 舊指有關朝廷大事的文字
(2) 指名作家,也指名家的作品
龍蛇飛動
形容書法筆勢遒勁生動。 宋 蘇軾 《西江月·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宋 陸游 《次韻無咎別後見寄》:“龍蛇飛動無由見,坐愧文園屬思遲。”《水滸後傳》第三七回:“道士捲起袍口,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在照壁龍蛇飛動,揮下碗口大小的二十八字。”亦作“ 龍蛇飛舞 ”。 葉聖陶 《抗爭》:“一本開成立大會的簽名簿,龍蛇飛舞的墨筆字同蠅頭小楷的鉛筆字都有。” 冰心 《往事·六一姊》:“只記得紙上龍蛇飛舞,筆勢很好看的。”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楊鹹亨名句,江郊亭新成賦詩二十三韻名句